< div class="xi1 bm bm_c"> Please select To the mobile version | Continue to access the desktop computer version

Strategy War Map

 Forgot password?
 申請加入會員
戰略
Search
View: 6250|Reply: 1

伊拉克戰爭 - (美國)伊拉克自由行動~指揮參謀學院參考文章

[Copy link]

149

Threads

190

Posts

194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Post time 2018-10-21 21:33:57 | Show all posts |Read mode
西元2003 : 伊拉克戰爭 - (美國)伊拉克自由行動

戰鬥過程

(本文主要翻譯自 Stephen A Carner, Allied Participation in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2011. p6-p12.)

翻譯者: 陶盛濤
主要戰鬥階段: 聯軍的陸戰部分 2003.03 ~ 2003.05




手機使用者,請下載圖片。再用手機APP開啟圖片看細節。


       多國部隊參與入侵伊拉克的行動,是由中央指揮部(CENTOM)法蘭克將軍(Tommy R. Franks)指揮。
雖然多國部隊牽涉多個國家軍隊,但命令鏈依然堅強。中央指揮部是在1983年組建的一個區域性
指揮部。他的任務是計畫並指揮波斯灣地區(從埃及到巴基斯坦)的美國軍事行動。他是一個聯合軍
種的指揮部,包含陸、海、空甚至是特種部隊的部屬及任務指揮。所有的這些組成都在聯合指揮部
的管控之下由法蘭克將軍指揮。
      
      美國及多國聯軍的地面部隊,由中央指揮部下轄的聯軍地面部隊指揮部(CFLCC)指揮,指揮官是
馬克基藍少將(Lt. Gen. David D. McKiernan)。CFLCC主要由美國的兩個軍級單位組成,美國陸軍第五軍
和美國第一陸戰隊遠征軍組成,而聯軍部分,特別是英國陸軍第一裝甲師,直接配屬在美國第一陸戰隊
遠征軍下。同時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含丹麥)的特種部隊則歸屬在聯合特種行動司令部(CFSOCC)下,
而該部同樣也由中央指揮部管轄,與CFLCC平行。

     伊拉克自由行動由當地時間2003年3月20日5點34分展開,先由空中攻擊開始,接續著由科威特的地面
部隊進行攻擊。此時,部分的美國第五軍和陸戰隊第一遠征軍,都開始越境朝向巴格達前進。聯軍部隊也
展開傳統的和特種部隊的支援行動。在傳統部分,英國部隊將執行肅清巴斯拉(Basrah)南部的任務,並包圍
巴斯拉地區。側翼保護第一遠征軍的北上路線。在他們的第一個目標,烏姆括薩(Umm Qasr,一個靠近邊
界的港口城市)美國陸戰隊遭遇了預期外的強大抵抗。在幾天的戰鬥之後,他們終於獲得控制權。很快的,
英軍的工兵單位很快的修復港口設施,讓船運的補給品可由港口直接卸載,取代由科威特的陸路運送。


















     當英國部隊設法占領巴斯拉時,遭遇了更大的困難。他們費時了兩周的激烈戰鬥,於4月6日占領巴斯拉
的郊區。部分的英軍第一裝甲師才開始往北前進,前往150公里外的阿馬拉(Al Amarah),直到4月9日才肅清
該地。


     在特種作戰方面,CFSOCC成立了三個聯合作戰行動。一個在北方伊拉克的行動(CJSOTF-N),第二個在
伊拉克西部(CJSOTF-W),第三個則為南部海岸地帶的海軍特別行動。在CJSOTF-W,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部隊
和美國單位一起執行任務,它們主要是尋找與摧毀飛毛腿(Scud)飛彈發射台,並阻塞敘利亞的路徑,防止
伊拉克軍隊逃入敘利亞,也防止狂熱分子進入伊拉克和美軍對抗。而波蘭和英國的特種部隊,也在海岸地帶
的巴斯拉和烏姆括薩從事海軍特別行動的任務。

     當戰爭開始之前的情報, 伊拉克部隊在南部的巴斯拉及法奧半島的數百座油井上,已經布置了爆破炸藥。
中央指揮部希望這些炸藥能在戰爭一開始之後,就被迅速地解除。所以美國陸戰隊、英國海軍、波蘭海軍、
和澳大利亞海軍,才會在法奧半島採取兩棲攻擊的戰術。另一支英軍部隊第16空中攻擊旅(16th Air Assult
Brigade)負責保護南部伊拉克的魯邁拉(Rumaylah)的油田,同時波蘭的特種部隊也拿下烏姆括薩海外的採油
平台。

    侵入戰爭一開始後,西班牙士兵就從科威特進入伊拉克南部,他們一開始的任務是聯軍戰線後的人道援助,
其他國家的部隊如:阿爾巴尼亞、捷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南韓、烏克蘭、和蒙古,也都從2003年3月底,
陸續派遣士兵前往伊拉克。到4月31日時,各國有多達5萬人的兵力在聯軍陣營中。

   聯軍部隊在南部、西部、和北部地區陸續取得勝利後,2003年4月9日,聯軍也佔領了巴格達(Baghdad)。
布希(Bush)總統在5月1日時,宣布伊拉克戰爭的主要戰鬥階段結束。伊拉克地區的聯軍數量迅速下降到2萬
1千人,不過,這些部隊還是慢慢過渡到第四階段的占領階段。




















本圖的主要參考書目是
https://history.army.mil/html/books/059/59-3-1/CMH_59-3-1.pdf


Reply

Use magic

149

Threads

190

Posts

194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Author| Post time 2019-10-7 06:41:57 | Show all posts
以下我們嘗試用戰場指揮官角度以解析架構來討論
軍事指揮官的理解架構的兵、武、術、略、執、氣。

我提出這個理解架構,是希望告訴軍事指揮官,面臨一場戰爭或戰役,可以依照這個
架構,在各個面向做自己能做的最好準備。

但是從寫一個歷史事件的角度來說,我不可能將"當時"的軍事指揮官如何考量這些面向
中的議題的心路歷程,說得一清二楚,只能選擇性的就我閱讀的資料,挑選一些比較有
趣、或值得注意的議題來加深讀者的印象。請讀者注意這些前提。

兵力

美國-聯軍-攻擊方
根據維基百科,這一場戰爭,美軍總兵力達到46萬7千人。其中
美軍地面兵力(含陸戰隊)33萬6千人
       空軍兵力6萬4千人
       海軍兵力6萬3千人
英國兵力 45000人
澳洲兵力 2000人
波蘭兵力 146 人
北部庫德族民兵 70000人

伊拉克-防守方
無精確的統計數量,但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估計 陸軍 37萬5000人
       海軍    2000 人
       空軍    20000 人
       防空部隊 17000人
       民兵   44000  人
       國家衛隊 80000 人
因為伊拉克曾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被美國擊敗,逐出科威特,裝備也大都喪失。10年後軍隊
的裝備依然很差。

武器戰術
因為我並未找到專門的文獻,描述伊拉克方使用的武器系統,因此伊拉克部分節錄1991年波斯
灣戰爭資料,所以部分伊拉克武器系統可能已經更新。美國為當時武器。



美國(聯軍)方

伊拉克方
坦克

裝甲車輛

自走 砲/臼砲(迫擊砲)/火箭

直升機

飛機(僅列出戰鬥機)


伊拉克的武器系統雖然看似很多,但自從1991年波灣戰爭被美國打敗後,武器也大都被摧毀
。戰後,雖然海珊大力的購買武器,但受國際制裁,武器先進程度已經打折扣,數量也不足
額,後續的使用維護也是問題。因此有的武器並沒有形成戰力。


這場戰爭雙方最大的差異,我認為主要在情報差異性,上面的武器列表並看不出來。戰略
層面上,美軍在太空中大量的、各種型式的偵察衛星,加上周邊國家的監聽站,海纜、網
路、國內電信的大量通信技術情報。軍事層面上也先掌握了空優,戰略偵察機加上戰場上的
戰術偵察機,加上利用各種手段收集戰場情報。相對之下,伊拉克的飛機根本飛不上去,
看起來也似乎沒有任何技術情報的蒐集能力。只剩下戰鬥部隊在各地美軍接觸戰鬥的資訊
,就算以諜報人員在前線或敵後蒐集情報輔助,也因為時效性太慢,資訊量也不足,已經
談不上利用情報做防禦或反擊計畫。兵力只能利用戰前部署擺放定位,讓他們各自抵抗。

指揮官戰略
美國方
這一場戰爭,美國是入侵軍,由於已經不考慮伊拉克國家主權的因素,周邊國家又因為
1991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不睦。所以除了核子武器不能使用外,手段上比較沒有綁手
綁腳的問題。美軍比較顧慮伊拉克的生化武器,但在戰爭期間,伊拉克並未被發現或使
用生化武器。美軍最優先考量的是,迅速的直搗黃龍(巴格達),抓拿或殺死伊拉克總統
海珊。由於軍力上差異太大,美軍主要的考量是自己部隊的進軍路線和補給考量,也儘
量避免和伊拉克軍接觸,避免被生化武器攻擊。所以入侵之後,趕緊佔領海港確保補給
線成為第一要務。第二件事情就是儘速的向巴格達前進。為了擴大佔領面積,美軍使用
173旅從北方夾擊,一方面防止海珊逃亡或躲藏,同時從北方阻絕外籍戰士的增援路徑。
這場戰爭對戰場指揮官來說,抓拿海珊總統比擊敗伊拉克軍更重要,所以策略上指揮官
的考量重點在追拿逃犯,因為這和傳統戰略考量的目標不太一樣,這邊我們就不再討論。



伊拉克方
對一個超級弱勢軍力的一方來說,海珊總統的戰略目標應該是設法複製另一場越南戰爭,正
規軍力對抗美軍基本上只是拖延時間,增加與論的支持性,重點在於引發人民的游擊戰爭
,拖延戰事,增加美軍的傷亡,讓美國國內的與論增加美國總統的壓力,讓美國自行退兵
。從海珊號召人民起義,分發武器給平民,安排自身的逃亡與躲藏,可以看出這個策略。
只可惜,海珊最後還是被美軍抓到,這樣的策略並沒有成功。當然越南戰爭有它自己的情
境與伊拉克戰爭不同,也無法被簡單複製。最重要的差異,或許就是,當時的北越領導人
待的是相對安全的區域,基本上還是可以掌握國家機制,他只要忍耐和面對自己子弟兵的
人命損失和壓力。海珊優先考量項目是亡命天涯,躲避追捕,兩個領導人考量的重點並不
相同。可能比較類似的情境可能是美軍入侵阿富汗。可是塔利班政權的領導人,有廣大的
非美軍控制區域可以躲藏,又和伊拉克海珊的情境不同。而且美軍和塔里班可能和談的消
息,直到2019年才傳出來,2003年已經被抓的海珊,要參考阿富汗的例子。應該是不可
能的。


執行力
這場戰爭中,美軍是優勢軍力,伊拉克軍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已經元氣大傷。這場戰
爭伊拉克不僅沒有爭取到空優,甚至連有效抵抗美軍空優的方法都沒有,所以基本上已
經算不上有執行力的軍隊。充其量,只能算是烏合之眾,由個人的武勇進行抵抗。

美軍的執行力基本上瑕不掩瑜,若要挑毛病,我們可以來看看納希利亞之戰的細節,此戰
役有兩個地方可以讓初階軍官引以為戒,或者去思考可能的改善方法。第一是美軍陸軍第
507修補連的補給車隊迷路誤闖伊拉克防線的經歷,如果你是帶隊的軍官,你是否可以找
出不迷路的方法,或者已經迷路後,如何有效的發揮領導統御的知能、應變能力,迅速地
而安全的返回我方的安全區域。很可惜已經揭露的新聞報導描述的細節並不多,例如: 當
時補給車隊的導航方法是甚麼? 是地圖還是GPS定位系統? 因為戰場狀況瞬息萬變,友軍
的標示如何更清楚、更即時,而且能迅速地分發到相關的部隊手上? 當遭遇伊拉克方的攻
擊時,如何能減少傷亡的撤出你的部屬? 這些狀況我並不能直接告訴你答案,因為我不了
解當時美軍的狀況,也不了解你手頭上的資源和方法,在不明瞭兩者的狀況下,我無法給
你適當的應對方法。我只能建議你在演習時,如果遇到類似的情境,不妨去想想此問題。

第二個部分,是每場戰爭都會遇到的友軍誤擊事件,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第一是裝備
上的敵我識別機制,第二個層面是相關部隊對目標區域內的敵我軍防線,是否能夠很清
楚的能夠隔離和識別。同樣的,因為我不了解美軍的的實際方法,也不知道你部隊的應
對方法,我不宜在文章上說一些看起來"對",但實際上卻脫離現實的方法或看法。只能
請你在適當時機時,多思考此問題。

青年日報上有對這場戰役比較細節的描述。美伊納希利亞之戰 浴血纏鬥


青年日報的文章上,有段文字描述"基於第1戰鬥旅攻勢的延遲,其指揮官喬‧多迪上校
(Col. Joe D. Dowdy)遭到撤換。"這段故事,我有一個詳細的介紹,基本上這是很多軍官
(領導幹部)都可能遭遇的問題,對一個軍官的職涯發展、作戰的基本觀念塑造,值得您先
去深思。


士氣
美國方
美國自1975年越戰後,基本上改為募兵制。軍隊由職業軍人組成,訓練算是專業、扎實的。
因為是職業軍人,士氣比較不會受到民間氛圍影響,不執行命令甚至逃兵的機會相對小很多,
但是這場戰爭在師出有名的正當性,稍嫌薄弱。不過由戰史紀錄看來,美軍的各個單位還是
能按照作戰計畫進行行動。

伊拉克方
經過1991年波灣戰爭毀滅性的打擊,伊拉克軍隊第二次面臨美軍的打擊,而且看起來這次依舊
對美軍的尖端武器沒有好的對抗方法。所以士兵的抵抗,基本上只能靠個人武勇和個人勇氣支撐。
沒有戰鬥意志的士兵占了多數,很多甘願成為俘虜,也不想成為砲灰。

根據袁翌祥先生研究的文章,美軍的宣傳心理戰在打擊伊拉克軍隊的士氣上,用了不小的力氣。
例如: 大量散播假消息,謠傳海珊已經被殺死,某師整批投降。利用新聞畫面,大力地散播伊拉
克軍投降的訊息,瓦解伊拉克軍的士氣。成果也是豐碩的。記錄上,有大批的伊拉克軍搖白旗
向偵察機、無人機、記者投降。

Reply

Use magic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申請加入會員

Points Rules

Archiver|Mobile|Strategy WarMap  

2024-10-6 02:28 GMT+8 , Processed in 0.0576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