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Strategy War Map

 找回密碼
 申請加入會員
戰略
搜索
查看: 1072|回復: 0

漫談戰略~看戰略文章之前的注意事項

[複製鏈接]

155

主題

199

帖子

203

積分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203
發表於 2024-8-28 09:3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這篇文章中,我嘗試提出一個很基本的(但卻不容易被想到的)概念,甚至
    可以當成是前提性概念。也許有人覺得我是在無病呻吟,但若您看了一些
    被評價為經典的文章後,若覺得好像沒甚麼"收穫",也許這篇文章可以解答
    您的一些疑惑。
    從研究所畢業,到今天也已經25個年頭。即使這麼多年過去,一直有個前提
    性的問題徘徊在我心中。動手寫這個網站的所有文章,可能都和此有關。(雖然
    我開始寫文章時,我並不理解。但五年過去,重新回來看這些文章,當初促使
    我提筆寫文章的動機,可能就是這個吧!)
    我先提一個問題
    念過戰略(多看些書),就比較容易打勝仗嗎? 這個問題其實有幾個變形。
    戰略所的教授,比較會打勝仗嗎? 會念書就比較會打勝仗嗎?
    這個問題可以導出一個看戰略文章之前的前提,也許每個讀者或許都應該有這
    個的心理前提。
    其實不用我提供解答,我想大部分的讀者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我自己的答
    案是,那就是會唸書和打勝仗,這中間看起來"沒有一定的關係"。(當然我沒有
    統計的依據,只是我個人的心證)。看(戰略)書,我認為可以讓你增加成功機會
    ,但我講不出來,你可以增加5%、10%這樣的數字,因為在現實環境中,決定
    你成功的因素太複雜,這絕不是一篇文章的作者能幫你確定的。
    第一篇文章提到的蘇格拉底的故事,專業、經驗、打勝仗的關係。其實都是這
    個問題的變形。當然我也必須先聲明,就算我提供我的想法,也只是代表我自
    己的見解,不代表我說的就是有共通性的真理。更進階的問題是,戰略文章寫
    得出來,一定打勝仗的方法嗎?如果不行,那麼看戰略文章的意義在哪裡?

   以潛意識來說,大家想去學習"戰略",或去看戰略文章,是想去"學習應對問題的方
   法"。如果我們從所謂系統性角度來看,這個領域的事物,其實很難整理出(我認為是
   不可能)一套可以讓你有系統地、有層次地思考的思路法則,從而讓你產生解決問題
    的行動方案,"解決方案"也許只能從你的記憶中,紛亂而破碎的戰史案例,自已去設
   法提煉出來(甚至是直覺性的提出)。至少在我讀過的文章中,所謂系統性,最多只是
   幾個類似案例的歸納,但這很難是長久的,最多都是只針對那個時期。更多的文章,
   只在說明某段時間的歷史事件,讓你有基本的認識。但想應用它,找出一個解決你實
   際問題的應對方案。這或許不是任何文章(或書籍)能夠表達的(不管作者的意圖是甚麼)。
    雖然每個戰略學科的學生,都知道大戰略、軍事戰略、戰術、戰鬥技巧的層次概念。
    但這樣的階層劃分,看似有系統,但它卻不是你思考解決方法上的思路起點。換句話
    說,如果你想思考一個打敗敵人的方案,你心中可能會先自然地浮現你要倚賴"比較強
    軍事科技"、 "比較大量的人數"...等等的著墨點,並以此為起點,再進一步往下去思考
   ,也許同時你可能會再思考"大戰略應如何如何"、"軍事戰略應如何如何"...。簡單的說,
   光從所謂的戰略架構或體系,它是無法讓你只憑這個東西(體系、架構)想出著墨點。這
   就好像我們知道作文有所謂的起、承、轉、合。但起、承、轉、合卻不是你構思文章
   內容的起頭。它比較像是一個檢核體系,當文章內容構思完後,內容有沒有符合起、承
   、轉、合的結構,這個體系架構可以很容易地讓你自己或老師在批改時,指出文章中
    的優、缺點。因為人類的心智運轉很快,當有個構思著墨點後,幾乎在同時,你馬上
    去想大戰略、政經軍心的各自對應方法。所以說作家需要靈感(上面所說的構思的著
    墨點),沒靈感,空知道起承轉合的階層概念也沒用。

   簡單的說,我認為所謂的戰略問題,當你想提出解決方法時,你無法事先講出一
   套可以讓大家都同意的系統性思考方法,然後依此架構,提出一個大家都認為正確
   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我不認為在"解決方案"上,有作者能簡單的提出一套所謂
   的原理、原則,然後就可以讓大家遵循此原理或方法就取得勝利。我認為在解決方
   法的構思上,孫子兵法已經寫得很好,但無可奈何的,他寫的只能很抽象(所有解決
   方案的原則概念,我認為都只能寫得很抽象,不同原則間,還可以互相衝突),所以
   你必須先閱讀這些書籍,讓你自己先建立基本概念,然後在應用時,依據實際狀況中,
   加上自己的判斷,去做成實際的應對方案。戰略素養,我想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認為,所有的戰略文章,都應該先區分為四塊,一塊是描述歷史事實,一塊是面
    對這些歷史事件,當時的面對這些問題的領導者或將領,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甚麼,乃
    至這些方案的執行概況,第三塊則是解決方案的通論(比較跨越時空的)。第四塊則是
   當代戰略的評論或構思。一般戰史性的書籍,基本上都會橫跨第一、第二類之間。
   約米尼的戰爭藝術,雖然有企圖要當教科書,但它就算對拿破崙當時的戰略構思有詳細
   的說明,但它仍不太可能讓你只依靠這本書就能推導出21世紀也通用的戰略方法。同樣
   的狀況,也在李達哈特的間接戰略上,一些被列為經典的戰略書籍,我想都是如此
   吧。孫子兵法的始計、作戰、謀攻比較偏向跨時空的通用性方法,但是你很難碰到
   問題時,才臨時抱佛腳式的閱讀它。它或許可以讓你知道些概念,但知道是知道,要應
   用哪一個概念,還是要你自己花時間去思考,如非已經知道並放在你的知識庫中,它
   很難讓你有"一看到,心裡馬上覺得,這就是解方"的感覺。最後一塊則是當代的戰略構
   思或評論,但除非作者和你有相同的資訊,並且兩人有相似的價值觀當成效標來評判解
   方,否則你對文章所提的解方,通常不太會贊同,而會有不同的看法。想解釋戰略問題
   上,為什麼兩個人的看法會不同,可以寫篇萬字的論文來說明,但這邊我還不想離題太遠
    。簡單說,除非是國家領導者自己(也就是官方)寫的文章,第四類型的文章,通常和真
    正被執行的國家政策、戰略,見解不同是常態。閱讀戰略文章,我認為應該明白的先區
    分這四塊,並對這四類文章能有事先的預期,能獲得甚麼。四塊之間,還有一個灰色地
    帶,剛好是克勞賽維茨 的戰爭論所填補的,他的描述重點是,戰爭中的混亂狀況,還有
    嘗試解釋這些混亂狀況的原因,這本書的講述重點,並不是教你如何去"想出"解決方案,
    這也是某些人覺得這本書,讓他"沒收穫"的原因。但有趣的是,我不認為沒念過孫子兵
    法的人,就想不到孫子兵法所提到的概念,例如孫子兵法提過"兵者詭道也",一般人(沒
    念過孫子兵法的人)就一定想不到"兵者詭道也"。所謂的專業,在打勝仗這件事上,相關
   性好像比其他領域低一截。這也許就是拿破崙所說的將軍大多不念書,蘇格拉底的時
   代,將軍可以選一個商業背景的人的部分原因吧。
   拉回來這篇文章的主軸,其實我主要的論點是,戰略問題,很難由文章或書籍"教"你
   怎麼去找戰略問題的解方。但是你閱讀這些書的潛意識目的,是希望找出目前問題的
   解方,若有人"教",自然可以讓你省事不少,可惜它不是,所以失落感會加重。但這
   些文章或書籍也不是就因此變成一堆毫無意義的東西,它可以"刺激"你找"靈感"(解方
   的著墨點),也就是增加你"聯想""找出解方"的機會。當然你如果要說"因此可以打勝仗
   嗎"? 那也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說是"增加機會罷了"。但是你如果不看,就因此不會
   打勝仗嗎? 其實我也不敢這樣說。我想這就是戰略領域有趣的所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加入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Mobile|Strategy WarMap

GMT+8, 2025-3-20 19:05 , Processed in 0.0201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