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 War Map

 Forgot password?
 申請加入會員
戰略
Search
View: 6014|Reply: 1
Print Prev. thread Next thread

越南戰爭~1972.03復活節攻勢(Easter Offensive)

[Copy link]

148

Threads

189

Posts

193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Jump to specified page
樓主
越南戰爭~1972復活節(Easter Offensive)
來源請參閱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ster_Offensive

翻譯者: 陶盛濤

背景
計畫
在南越軍藍山719號行動失敗之後,河內領導層在1971年初的中央委員會第19屆全體會議上
開始討論可能的攻勢計畫。中央政治局深信他們在藍山719行動中,已經摧毀了南越軍最好
的部隊,因此決定在次年年初發動大規模攻勢。 1972年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年,北越軍若發
動攻勢,可能影響美國的選舉結果,並且美國民眾和政府的反戰情緒,日益增強。隨著美
軍撤離,南越軍部隊防守超過600英里(966公里)的邊界,兵力太過稀薄甚至斷裂,而且
南越軍在向老撾的進攻(藍山719行動)中表現不佳,北越軍有望輕鬆獲勝。

這項決定標誌著北越政治局,內部兩個派系之間,三年鬥爭的結束:"北方優先派"以長征
(Trường Chinh)為首,他們奉行中國低強度游擊戰的模式,強調先建設北方。而"南方優
先派"則以國防部長武元甲(VõNguyênGiáp)為首,其背後有總書記黎筍,兩人均支持蘇聯
的大規模攻擊的模式。自1968年的春節攻勢失敗,導致武元甲的影響力下降,但在1971
年的南越軍入侵老撾期間,北越軍擊敗南越軍取得勝利,這使武元甲的軍事地位(大規模攻
擊論)上升。黎筍主要負責行動計劃的制定與核准,武元甲主要處理後勤事務。實際負責進
攻行動的軍官,是北越軍總參謀長文進勇將軍。

譯者註: 此段文句描述與個人對越戰的認知不同,武元甲應該是北方優先派的擁護者,強調
不要和美軍直接對抗,應採游擊戰爭磨耗美國人的意志。但此段落的描述,武元甲變成大
規模行動的擁護者,是本文描述錯誤,還是武元甲轉變立場(因為1970年美國逐步撤軍,戰
略形勢已經不同),翻譯者無從判斷,故原文照譯,但加註說明。


核心的問題是發動攻擊的地點和兵力,目的是什麼。是老撾和柬埔寨的邊界(那裏有物資供
應和補充人力的胡志明小徑),還是將南、北越分隔開的非軍事區。在非軍事區,通訊距離
最短,部隊也容易集中在“敵人最弱的地方……暴力襲擊將使敵軍瓦解……使南越軍無法派出
足夠的部隊來部署其他地方。” 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北部攻擊將轉移南越的注意
力和資源,北越同時還可發動另外兩次襲擊:一次襲擊在中部高地,將該國一分為二,另
一次則從柬埔寨向東襲擊,以威脅西貢。

這個攻勢被命名為越南歷史上一個有名的事件。 1773年,三個西山地區的兄弟在內戰中
團結了越南。最小的弟弟在1788年在河內擊敗了一支入侵的中國軍隊。

該攻勢動用了相當於14個師的兵力。希望打垮或癱瘓南越軍的大型單位;也可能會引起民
眾罷免阮文紹總統;或說服美國不要繼續支持南越及證明越戰越南化的失敗。佔領南越的省
會城市也很誘人,佔領省會城市後,可以宣佈為臨時革命政府的所在地。北越領導層的態
度,在1972年黨刊上的一篇文章有說明:“戰爭可以迅速結束,還是需要長期抗戰,都沒有
關係……這都是種下種子的機會;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時間,來收割莊稼。”


北越領導人在1971年夏天聽到美國總統理尼克松(Richard Nixon)將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消息感到吃驚。但中國承諾,會在1972年提供更多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讓北越放下懷疑
。蘇聯察覺到中國與北越之間有點不和,因此希望雙方擴大分歧,蘇聯同意“對北越的軍事
援助,且北越不用償還的條件”。進一步擴大軍事援助。


這些協議導致了現代傳統軍隊所需的裝備源源不絕的流向北越。其中包括400輛T-34,T-54
和59型(T-54的中國版本)和200輛PT-76輕型兩棲坦克,數百枚防空導彈,包括肩射式熱
導SA -7斯特雷拉飛彈(西方稱為聖杯飛彈),另有有線的AT-3 Sagger反坦克導彈和大口徑
遠程火砲。為了裝備新武器,2.5萬名北越部隊在國外接受了專門培訓,其中80%在蘇聯或
東歐。一支高級蘇聯軍事人員隊伍也抵達越南,並停留到1972年3月,以準備進攻。






誤算
1971年下半年,美國和南越情報機構對共產黨的意圖,估計不一。它們雖然預期北越會發
動進攻,但有關時間,地點和規模的情報,則令人困惑。共產黨人於1968年發起春節進攻
,但主要由越共(VC)進行。但春節攻勢使越共大幅減少力量。沒有越共的支持,大規模
北越軍進攻被認為是極不可能的。跨越停戰線(DMZ)的北越軍跨境攻擊,也被認為是不可
能的。過去的滲透和進攻行動,基本上是通過老撾和柬埔寨邊界進行的。非軍事區的進攻
將公然違反《日內瓦協定》,而北越是一向遵守該協定的。

12月時,情報機構斷定,對抗柬埔寨紅色高棉行動的南越軍部隊開始返回邊境地區。在老
撾和柬埔寨,滲透也異常擴大。在北越,軍事招募人力明顯增加。 1月時,國防情報局軍
官向國防部長梅爾文·萊爾德(Melvin Laird)作了簡報,稱北越軍將在春節假期後發動進
攻,而進攻會有裝甲部隊的廣泛使用。萊爾德則不相信,他在1月下旬對美國國會說,大
規模的共產黨軍隊進攻“不太可能”。


美國和南越情報部門對共產軍隊的動向沒有達成共識,但越南軍事援助司令部(MACV)
則抱持懷疑態度,並派了幾支偵察隊進入木甲隘口和班卡山隘地區進行偵查,他們發現北
越軍部隊和裝備都有增加。MACV相信北越準備在中部高地和南越的北部省份發動攻勢。
而南越部隊將會首當其衝,因為美國兵力已減至69,000人,其中大多數還是支援人員,到
11月30日人數更會減少到27,000人。

美國指揮官艾布拉姆斯將軍相信北越軍可能會發動進攻,也相信襲擊將在年初的春假期期
附近。他通知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托穆勒海軍上將,北越可能試圖“複製1968年進攻的效果
,也許是一項有限的行動,其目的不是在戰場上造成南越軍/美軍失敗,而是在影響美國
的輿論。MACV的共識是,北越軍將對中部高地的第二軍戰術區發動進攻。當時間過去,
北越軍並沒有發動進攻時,艾布拉姆斯將軍和MACV,因高喊"狼來了"而被美國新聞界嘲笑
。危機似乎已經過去,到3月底,一直待命的盟(美/南越)軍又恢復了安撫行動。美國大使
邦克(Ellsworth Bunker)前往尼泊爾,艾布拉姆斯將軍則到泰國與家人共度復活節假期。


最初遭到北越襲擊的南越軍部隊包括廣治省和承天省的第1和第3師以及更南的第2師。這個
防衛區還有海軍陸戰隊兩個旅(第147和258旅),第51步兵團,第1遊騎兵群以及地區民兵
部隊加強補充,總數約有30,000人。這些部隊基本上都處於靜態防禦陣地,缺乏足夠的機動
性預備隊。

首先被攻擊的是第3師,該師成立於1971年10月,位於DMZ(非軍事區)附近的前哨弧形區域
,以取代撤離的美軍。為了建立這個新單位,第1師(可以說是南越軍最好的單位)的第2團
被剝離,第11裝甲騎兵隊從第一軍的預備隊中調出。兩個部門都算經驗豐富,訓練有素,裝
備精良且領導良好。第三師的另外兩個團,第56和第57步兵團是由被俘的逃兵,從監獄釋放
的囚犯以及地區部隊組成。它是由其他單位的離職回任的軍官和士官領導的。像其他南越軍
單位一樣,該師的美國顧問是缺乏的,他們僅在團,旅和師的總部任職。

由於大家認為北越不會違反日內瓦協定,因此第三師駐紮在非軍事區正下方的相對“安全”的
區域。該師由新晉升的第一師前副司令武文嘉(Vu Van Giai)將軍指揮。第一軍司令官黃春覽
中將,也有著西貢指揮結構的優柔寡斷和指揮無效性的特性,正如在“藍山719號行動”中的
狀況。黃將軍只專注於行政事務上,戰術決策則留給下屬指揮官。或許這是他的單位遭遇重
大危機時,才可行的解決方案吧。

在攻擊前的幾個月,美國情報部門一直在爭論,北越軍是否可能跨越DMZ,發動攻擊。
DIA(國防部情報局)的分析師“謹慎”地預測了這樣可能性,但中央情報局卻淡化了這種可能性
。黃將軍的美國顧問同意黃將軍的評估,北朝鮮公然違反《日內瓦協定》的可能性不大。


1972年復活節的周末假期到來時,武將軍計劃將第56軍團(沿非軍事區中央區域)的作戰區
域與第二團(在非軍事區西部圍繞卡羅爾砲兵基地)進行輪換。由於卡車短缺,這些單位
又同時移動,場面變得無可救藥地混亂。 3月30日晚上11:30,兩個部隊的團總部都關閉了無
線電,以交換作戰區。由於通訊不良,各單位都糾纏在一起,而且天氣惡劣,也無法進行空
中支援,第3師向北部的北越軍部隊提供了最佳攻擊時機。







攻擊
第一軍--廣治





攻勢於1972年3月30日中午開始,當時在廣治省最北邊的南越軍前哨站,落下了大量的砲彈。

兩個北越軍的師(第304和308師,大約30,000名士兵)由100輛坦克(2個戰車團)支援,
越過非軍事區,進攻了南越最北部的第一軍戰術區。北越第308師和兩個獨立團襲擊了“鋼環”
,這是非軍事區(DMZ)以南的南越軍防禦陣地的弧線。

第312師(包括一個裝甲團)則從西部出發沿著9號公路從老撾移過來,經過了溪生基地,進入
了廣治河谷。值得注意的是,盟軍的情報未能預測進攻規模和進攻方法,給了北越軍奇襲的
效果,這對防御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心理感覺。

4月1日,第三師師長武將軍下令第3師撤到孤越河以南,對其部隊進行重組。第二天早晨,
在南越軍的裝甲部隊短暫防守後,第三海軍陸戰隊營美國顧問約翰·里普利上尉,炸毀了位
於東海的孤越河上的重要公路QL-1的橋樑。最初的北越軍攻擊單元整合到320B和325C師。

同時,第324B師從A紹河谷(A Sầu Valley)移出,直接向東前進,到達了貝斯通(Bastogne)
和切克美(Checkmate)火力基地的外圍,這兩個火力基地保護著順化式的西部。

北越的攻擊時間算好了季節性季風,該季風使雲層低於500英尺(152 m),這樣抵銷了
美國飛機的支援。北越軍的預備隊,有配備新型ZSU-57-2履帶式防空裝甲車和可攜式肩
射式聖杯導彈的防空部隊緊隨其後,這對低空支援的飛機構成了威脅。

卡羅爾(Carroll)火力基地在老撾邊界和海岸之間的一半位置,是南越北部和西部防禦線的
關鍵,也是北越在廣治市之前最大的障礙。 4月2日,第三師56團司令範丁上校投降,讓
出了他的陣地和1,500名士兵,幾乎沒有開槍。同天晚些時候,南越軍部隊放棄了最西邊
的基地麥洛克。這使北越軍能夠越過東河西邊11里的卡羅橋。這樣,北越軍就可以隨意進
出塔漢河(ThạchHãn)以北的廣治省西部地區。


4月21日,艾布拉姆斯將軍通知美國國防部長
總而言之...壓力越來越大,戰鬥變得越來越殘酷...南越軍高級軍事領導層已經開始無法
承受壓力,在某些情況下會他們會無法堅持立場。在逆境中,這些領導人正在失去意志
,不能依靠他們採取必要的措施來堅守陣地和戰鬥。

由於南越軍發動幾次的反擊,使北越軍的前進延緩了三周左右。但4月27日上午,北越
軍再次發動攻擊,對東河發動了多面向的襲擊(東河於次日陷落),北越軍前進到廣治
市的1.5公里範圍內。武將軍曾計劃分階段撤出廣治市,以鞏固塔漢河以南。但由於第一
軍司令黃將軍和第三師的武將軍命令相衝突,令大部分南越軍部隊不知所措,使廣治省
北部的軍隊幾乎癱瘓。


4月29日,武將軍下令向南十三公里的麥康(My Chanh)河撤退。在廣治市的美軍顧問呼
叫緊急撤離直升機。5月1日,有132名倖存者從廣治市撤離,其中包括80名美軍士兵。


撤守的南越軍部隊,加入數以萬計的難民陣容,從戰鬥中逃離。當一大群人在1號公路
向南撤離時,變成北越軍砲兵誘人的目標。北越軍步兵很快加入了攻擊的行列,步兵隨
著難民縱隊的側翼攻擊縱列。沒有領導者和已失去戰鬥意志的部隊,沒有任何的防禦力
量。但同時,在西部地區,則有堅定的南越軍防禦陣地和大規模的B-52轟炸,火力支援
基地貝斯通和切克美雖然失陷,但造成北越軍大量人員傷亡。

武將軍從廣治市撤離了他的最後一支部隊,該市於5月2日落入北越軍手中。當天,第一
軍黃將軍被召集到西貢,與阮文紹總統會晤。他被解除了第一軍的指揮權,由第四軍司
令吳長光(NgôQuangTrưởng)中將接任。吳將軍的任務是保衛順化市,最大程度地減少損
失,並設法奪回被佔領的領土。儘管吳將軍帶著不熟的部隊並經常受到上級的制肘。隨
後在武將軍的指揮下,南越軍進行了不錯的防禦動作。當吳將軍向阮文紹總統求情,希望
讓武將軍繼續指揮第三師,他認為武將軍只是部隊崩潰的替罪羔羊。求情並沒成功,武將
軍最後因“面對敵人時,欺騙上級”而受審,並被判處五年徒刑。

第一軍--順化






北越軍B-4戰線司令陳文光(TrầnVănQuang)中將為打破北部戰線的僵局,於4月1日用
324B師從A紹河谷向順化進攻。但是,南越軍第1師破壞了攻擊進度使計畫的時間表推遲了


4月28日北越軍第803團奪取了火力基地貝斯通,這是順化西邊最強的防禦陣地。這使火力
基地切克美也無法維持,當晚南越軍撤離切克美。這使北越軍可以延547號公路直接攻打
順化。5月2日,北越軍在順化以南的部隊試圖包圍這座城市。


在順化北邊,北越軍還是試圖將沿1號公路往南攻擊,越過麥康河抵順化。幸運的是,吳長
光將軍接任指揮之後,空降師的第2和第3旅加強了第1師和海軍陸戰隊師(各有3個旅),第
1遊騎兵群也進行重組。使南越軍在廣治順化的人數提高到35,000人。更幸運的是,天氣放
晴一周,這使美國可以進行大規模空中支援。

北越軍在5月5日停止前進。

第一軍-- 反擊
到5月中旬,吳將軍覺得南越軍實力已經足夠強大,可以發起一系列的反擊行動(代號為孫
談Song Than(Tsunami))。希望讓北越軍失去平衡,擴大順化周圍的防禦範圍,並讓敵
人沒有進行機動的時間和空間。在5月15日至20日之間,火力基地貝斯通和切克美被重新
奪回。

5月21日,北越軍再次發起攻擊,嘗試佔領順化市,但過程中損失了18輛坦克和約800名
人員。

5月25日,北越第二次進攻,成功跨越了麥康河,但南越軍的防御者發起了猛烈的抵抗,
迫使敵人於5月29日退回麥康河。這是順化防禦戰中的最後一次的嚴重攻擊。 第一軍的美
國高級顧問克羅森少將(Frederick J. Kroesen) “北越軍沒有利用這一個跨河成功的時機,
被認為是整個廣治戰役的一大失誤。”

到6月中旬,由於天氣已經變得晴朗,美國軍艦可以進行精確的砲擊和大規模空中支援。十
四日,吳長光將軍向阮文紹總統和駐越美軍司令部(MACV)通報了他的反攻計畫以奪回廣治
省。但阮文紹覺得不妥,寧願進行規模較小的行動。但執著的吳將軍最終說服了總統,並
強調說,“利用我們美國盟軍的強大火力”反攻計畫是有可能的。最終,阮文紹總統批准了
這一構想。

吳將軍在6月28日發動藍山72行動(Operation Lam Son 72)。

空降師、海軍陸戰隊師、第1遊騎兵群和第7裝甲騎兵中隊向北攻擊,以重新佔領廣治ị。第1
師也向西推向老撾邊界。空降師先採取行動,利用飛機的突擊部隊,逐步向北攻擊。北越軍
慢慢的撤離防禦陣地。該師在10天內,推進到廣治市的郊區,但隨後阮文紹總統介入了行動
。吳將軍本計劃繞過這座城市,並迅速向庫阿越河(Cua Viet River)前進,想圍困中間北越
軍的防御者。然而,阮文紹總統要求立即拿下“廣治市”,並將這座城市視為對其權威的“象徵
和成就”。

但這對吳將軍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南越軍的攻擊在郊區停滯不前,北越軍知道進
攻計劃後,將第304和308師向西移動,以避開準備使用在廣治市上空的美國空中力量。

城市及強化堡壘的防禦留給了北越軍的替換部隊和地方民兵。一位士兵回憶說:“新兵是黃
昏來的。但他們在黎明時就死了……沒有人有時間檢查他們來自哪裡,或誰是他們的指揮官
。”其他人則稱廣治市的防禦是“毫無意義的犧牲”。並稱廣治市是為“漢堡市”。不過,駐紮在
城內的北越軍部隊有很好的挖掘工事,也具有地形優勢和大規模火砲支援。南越軍的先前
勝利,被激烈的戰鬥,減色不少。


7月11日,南越軍空降師和海軍陸戰隊師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中隊HMM-164、和美國
陸軍第4騎兵群F的支援下,向該市北部和東部發動了直升機機降,這會逼使北越軍只剩一條
路橫跨塔漢河的道路可補給,使他們容易遭受空襲。在與北越軍320B師的第48團進行為期三
天的激烈戰鬥之後,北越軍的戰線破裂並退出戰場。


7月27日,南越軍海軍陸戰隊師奉命接替空降部隊,作為主要戰鬥力量。但是進展緩慢,雙
方之間進行了激烈的挨家挨戶的巷鬥和雙方都有不斷的大砲支援。 9月,對守衛嚴密的城堡
的最後一次進攻。終於在9月16日攻克了。 吳將軍的部隊隨後前進到塔漢河的南岸,在那裡
他們因傷亡慘重及疲憊而停止,無法繼續前進到東河。

在七月期間,美國飛機進行了5,461架戰術飛行和2,054架次的B-52打擊,並動員了5艘航空
母艦以支援反攻。

第三軍--安利克(An Loc)






第一波攻擊是在4月5日,南越軍從柬埔寨移過來西貢東北的平隆省。它的目標是祿寧
(LộcNinh),昆麗(QuầnLợi)和安利克(AnLộc)的城鎮和飛機場。對第三軍的進攻,最
初的可能目標尚不清楚,可能是作為探索,如果成功的話,可對成功處以強化支援。

入侵是由B-2陣線的第5師(北越/越共)和第203裝甲團從柬埔寨708基地發起的,它們沿著9
號公路向祿寧(Loc Ninh)的邊境哨所推進。 在該地區,有2000名南越軍第9團士兵和一
個遊騎兵大隊,他們擊退了5次步兵/裝甲襲擊,最後在4月7日的襲擊中崩潰。最後,北越派
遣兩個團進攻南寧省的第25師的前哨,阻止他們前來救援。

由於北越軍可能進一步佔領省會安利克,第三軍司令阮文敏中將派遣了第5師先前來佔領安
利克。他們由遊騎兵群的兩個營(4月7日)和另外兩個步兵營(4月10日至11日)加強。駐
紮在湄公河三角洲的第21師也進駐春田營地,加入第9師的行列作為救援部隊。該地區的所
有部隊都由第五師司令官萊萬亨(LêVănHưng)將軍指揮。這個舉對南越軍來說是偶然的
好運,因為北越軍的確朝向安利克前進。同時,北越軍第七師繞過城鎮(安克利),沿著13號
公路向南移動,想阻止從欽塔(Chơn Thành)發起的任何救援工作。北越決定將與西貢近在
咫尺的安克利宣佈為臨時革命政府的首都,但即使他們能夠佔領安克利,他們也無法佔領太
久。美國的空中力量使這種可能性無法實現。


4月13日,第9師包圍了安克利,並進行了聯合火砲、裝甲和步兵的進攻。 北越軍在大規模
火砲、坦克攻擊和小型武器火力的反抗下,朝向城鎮前進。在城鎮內部,美國顧問對城鎮防
禦至關重要,他們是獨立的人員,負責組織火力和空中支援,後勤和情報工作。美國高級顧
問威廉·米勒上校對萊萬亨將軍,不願發動反擊以及只想依靠美國空中力量來擊敗北越軍的
態度感到不滿意。萊萬亨將軍的猶豫和缺乏動力促使米勒報告說:“他疲累–不穩定–不理性–
易怒–不明智–難以接近。”

襲擊持續不斷,北越軍部隊最終進入城鎮,佔領了飛機場,並將南越軍的防禦周界減小到大
約一平方公里。在21日的另一次襲擊中,北越軍坦克實際上已經穿透了防禦圈,但被侷限在
一個弧形區,然後被反坦克武器和武裝直升機摧毀。但是,北越軍步兵則確實佔領了該鎮的
大部分的北部地區,在那裡他們開始挖掘工事(就在南越軍防御者對面的街道)。南越軍部
隊本來被北越軍裝甲部隊的衝擊,受到驚嚇。但當他們發現支援坦克的步兵沒有跟上來時,
這些坦克很容易成為反坦克武器的獵物。某些情況下,情況恰恰相反,步兵團的進攻沒有裝
甲部隊支援。這種戰術上的協調失誤,是北越軍在進攻期間的主要缺失之一,也是盟友迅速
可以利用的弱點之一。

由於未能迅速佔領安利克,北越軍/越共第9師司令官受到譴責,並將指揮權移交給第5師。除
了缺乏協調外,北越軍的主要困難還包含不斷空襲,這進一步增加傷亡,並增加了補給難度。

4月21日的攻擊失敗後,這場戰鬥演變成一場包圍戰。北越軍每天向防御者猛擊,每輪發射
1200至2000枚迫擊砲、火箭和大砲。安利克完全被包圍,只能通過空中補給,由於失去飛機
場,情況變得更加困難。不過,補給是通過448個架次的空中任務完成的,這些任務成功投送
了2,693噸的食品、醫療用品和彈藥,四月初從沖繩部署過來的美國陸軍的“第549 QM(AD)
”(QuarterMaster,空運)運輸連完成了這個任務。

5月11日上午,北越軍又進行了一次突擊,他們向防禦圈發射了8,300多枚砲彈,南越軍的防
禦圈縮小到1,000碼(910 m)乘以1,500碼(1,400 m)。北越軍部隊再次強行突入了安克利
,但是面對大規模的空襲,這種努力還是失敗了,北越軍損失40輛坦克和800多名士兵喪生。
失敗的原因簡單的說,從5月11日早上05:30開始,再接下來的25個小時,美國空軍每55分鐘
會進行一次B-52打擊,以支援防禦。三天內,北越軍每次集結進攻時,他們都會在集結區內
遭到轟炸。

5月14日,北越人又襲擊了南越軍防衛者的陣地,對安利克進行了大規模襲擊。南越軍第五
師的高級顧問烏爾默上校描述了這次失敗的襲擊:“他們只是試圖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他們
浪費了大量的人力。”

南越軍第21師很早就展開救援行動,但從未到達安利克(AnLộc)。該師沿13號公路向北
走了三個星期,但由於小部隊的北越軍不斷實施拖延行動,進度很慢。但儘管該師從未達
到目標,但它無意中反而支援了這座陷入困境的城市,最終使北越軍第7師的所有戰鬥單
位都沒有參與安利克的包圍行動。


儘管北越軍部隊繼續留在當地,並繼續炮轟安利克,但他的進攻衝力事實上已經結束。到
6月12日,最後的北越軍部隊從該城市被驅逐,1,000多名南越軍士兵的受傷人員被撤離。
慢慢地,隨著北越軍祕密的撤軍,北越軍部隊逐漸消失了。 6月18日,第三軍司令部宣布
包圍行動結束。西貢政府稱,有12500名南越軍士兵在安利克被殺或受傷。美國消息人士
稱,在行動中可能有2.5萬名北越軍/越共部隊被打死或打傷,儘管這些數字無法被證實。

第二軍--崑嵩(Kon Tum)







北越軍部隊在順化進攻的第三階段,目標是奪取崑嵩和普萊庫市,希望跨過中央高地。這
樣就打開了向東前進到沿海平原的機會,可以將南越一分為二。在高地進攻之前,越共的
轉移行動,於4月5日在沿海省份展開,其目的是阻斷1號公路,並奪取數個南越軍的火力基
地,也希望將南越軍部隊轉移到西邊的偏遠邊界。在B-3陣線指揮官黃敏昭中將的指揮下,
北越軍包括高地地區的第320師和第2師,以及沿海低地地區的第3師–總數約50,000人。

在南越軍第二軍對抗他們的是南越軍第22和23師,兩個裝甲騎兵中隊和第2空降旅,它們
都由余國棟中將指揮。早在1月份就已經有跡象顯示,北越軍正在三國的邊界地區,為進攻
行動做準備,該地區已進行多次B-52轟炸,希望減慢北越軍集結的速度。也已向邊界地區
部署了南越軍部隊,​​希望減慢北越軍的前進速度,儘量利用空中力量來耗盡北越軍的人力
和後勤能量。然而,平定省的攻擊使余將軍陷入恐慌,幾乎使他相信北越軍會盡全力攻擊
平定省,也差點從高地地區轉移部隊到沿海地區。

美國第二軍戰術區的援助小組主任約翰·保羅·范恩(1963年北邑之戰的那個美軍軍官)向余
將軍保證,這只是一個詭計,並應該為主要攻擊做好準備,范恩堅信這主要攻擊將來自老
撾西部。范恩雖然是平民,卻被授予獨特的權力來指揮這個地區的所有美國軍事顧問。
范恩晝夜不停地工作,利用他廣泛的人脈盡力做好美國的支援(特別是空中支援)。余將
軍的高級美軍顧問約翰·希爾少將描述了范恩的非凡行動:“我們其餘的人,圍繞在范恩身
邊,他透過個人努力,將我們組織起來,集中精力調動資源,利用他在越南人的影響力,
發揮領導作用。”

為了應對來自西方的可能攻擊,余將軍將第22師的兩個團,部署到了坦康(Tân Cảnh)和
達克陶(Đắk Tô),並將兩個裝甲中隊部署到了本黑特(Ben Het)。

4月12日,北越軍第二師、第203坦克大隊的士兵以及B-3陣線的幾個獨立團,襲擊了坦康
和達克陶的前哨基地。當南越軍裝甲部隊從本黑特朝達克陶運動時,遭到伏擊並被摧毀。
崑嵩西北部的南越軍因不堪重負而迅速瓦解,使第二軍的指揮陷入了困境。由於第22師的
防守延伸到海岸地區,因此保衛省會崑嵩市的南越軍部隊寥寥無幾。

北越軍向南方的前進,不明原因的停頓了關鍵的三個星期。然而,儘管北部地區的危機
減弱,但余將軍的信心開始瓦解,他的決策變得越來越困難。范恩放棄了南越軍的命令
鏈,由自己接任指揮權,並公開下達命令。他命令第23師司令官呂同巴上校防衛崑嵩市。
隨後用大規模的B-52轟炸使北越軍不能太靠近,減少了北越軍的數量,同時他設法找到
更多的部隊來穩定局勢。

5月14日,北越軍部隊到達了崑嵩市,並發動主要進攻。北越軍第320師、第2師的第1
團和第141團,以及第203坦克團的士兵從北,南和西三向進攻城市。進攻時,崑嵩市
聚集了由第23師和幾個遊騎兵營組成的防禦部隊。他們拖延了三個星期,使北越軍付
出了沉重的代價。到5月14日,第一軍和第三軍的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多數的
B-52轟炸機可以集中在中部高地。在北越軍進攻期間,南越軍第44和第45團的陣地被
壓制並瓦解,但在突破點位置,一枚B-52的炸彈直接落在北越軍攻擊者身上。第二天
早上,南越軍返回原先的位置時,發現了400具屍體以及七台被摧毀的坦克。

在范恩的堅持下,阮文紹總統用阮文全少將(NguyễnVănToàn)取代余國棟將軍,他
的自信和果斷性與余將軍完全相反。隨後兩週在崑嵩採取的戰術行動,以B-52、戰術
空中和武裝直升機的襲擊,反擊北越軍的大規模攻擊。南越軍部隊趁著攻擊波的間隙
進行反擊戰。 5月26日,在裝甲部隊支持下,四個北越軍的團設法在防禦線中打了一
個洞,但他們的前進被新型的拖式(TOW)導彈所阻止。在隨後的三天戰鬥中,拖式飛
彈摧毀了24輛北越T-54坦克,並封鎖了突破口。

在美軍和南越空軍的幫助下,儘管損失慘重,南越軍還是仍設法守住崑嵩市。空中補
給由美國陸軍的“第549 QM(AD)”(空中運輸連QuarterMaster)提供,該連已於4月
初從沖繩迅速部署到南越。到6月初,北越軍逐漸退回西方,在戰場上留下了4000多士
兵死亡。根據美國情報機構估計,進攻期間,中部高地的北越軍傷亡總數為20,000至
40,000人。約翰·范恩並沒有品嚐到自己的勝利。 6月9日,他從西貢的會議返回崑嵩市
時,在直升機墜毀事件中喪生。

7月下旬,新任潘定尼准將指揮的南越軍第22師與平定省地方部隊合作,拿回了懷仁
(HoiiNhơn)和三關(Tam Quan)鎮,並沿1號公路向北重新建立了到廣義省的交通線。

南柬埔寨和第四軍
3月22日,北越軍第一師101D團在柬埔寨與南越南邊界的磅士卑(Kompong Trach)襲
擊了南越軍第42遊騎兵群的前哨。隨著雙方的增援,戰鬥一直持續到4月底。 北越軍第
一師最終佔領了磅士卑,但損失慘重,影響了後來在第四軍戰術區的行動。

4月7日,越共的地方主力部隊,18B、95B、D1和D2團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發動攻擊,最
初是在善重省。由於南越軍第21師和第9師15團已部署到第三軍戰術區以支援安利克的
戰鬥,所以越共部隊初期進攻一些孤立的前哨,取得了一些成功。

5月18日,北越軍第一師52D和101D團的一部分,進攻了建隆,戰鬥持續了十天,南越軍
遊騎兵和裝甲部隊成功地迫使北越軍撤回柬埔寨邊界。

5月23日,北越軍207團與南越軍遊騎兵和裝甲部隊,在凱凱(Cai Cai)附近的柬埔寨邊界,
發生戰鬥。南越軍捕獲了北越軍想滲透到北部堅常省,並襲擊美合雅(M HcHoa)的文件。
隨後的情報顯示,在安利克遭受打擊的北越軍第五師正在柬埔寨的象腳(10.87°N 105.9°E)
地區,可能會回到里德濕地的470基地。 隨後南越軍第七師部署到象腳地區,與北越軍交戰
,在美軍強大的空中支援下,該地的北越軍部隊遭受了嚴重損失。然而,儘管損失慘重,但
北越軍第5師,第24和Z18團仍進到470號基地。到7月初,有6個北越軍/越共團在定常省北
部成立。


在經過22天的戰鬥之後,6月下旬,南越軍第七師重新佔領了磅士卑,並清除了QL-1公路
(柬埔寨)至尼克隆(Neak Loeung),但是當第七師撤回第四軍戰術區時,北越軍又佔領
了該地區。 越共部隊威脅QL-4號公路,這是湄公河三角洲和西貢之間的重要補給線。隨
著南越軍第21師和第9師第15團返回第IV軍戰術區,並通過美軍戰術空中力量和B-52不斷
從空中重擊,南越軍在定常省和470基地區,進行一系列行動,迫使北越軍 / 越共很難繼
續待在南越境內,只好分散為較小的部隊或撤回柬埔寨。

第四軍雖然在復活節功勢期間,受的攻擊沒有其他戰術區那麼激烈,但它還是設法阻止了
北越軍 / 越共切斷QL-4公路或嚴重破壞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和平,同時她將一半的軍力
,支援到第一軍和第三軍。

空中支援和線衛(Linebacker)行動
北越人的進攻時機恰到好處,時間上與每年的冬季季風期吻合,當時的低雲層和降雨提供了
一張天空中的防護毯,在毯子下進攻可以不受美軍空中支援的干擾。只有全天候戰鬥機或高


轟炸任務分配給在南越和在泰國的美國空軍第七/十三航空隊的飛機執行,或者是由南中
國海的美國海軍第77特遣隊執行的。除了天氣外,美國人面臨的最嚴重問題是,在過去四
年中,美軍的撤離也包括寶貴的地面支援飛機及其維修人員。到1972年春季,美國空軍在
越南共和國祇有3個F-4幻影中隊和1個A-37攻擊中隊,共76架飛機。另有114架轟炸機駐紮
在泰國的各個基地。在泰國的優特袍(U-Tapao)皇家泰國空軍基地和關島的安徒生空軍基地
則有83架B-52重型轟炸機。第77特遣隊分配在四艘戰艦(航空母艦),復活節進攻開始時,
只有珊瑚海和漢考克兩艘航母在南中國海。他們的中隊共有140架攻擊機。


為了改善飛機短缺問題,從4月7日至5月13日,在“永恆守衛行動I-IV”期間,美軍從大韓民
國和美國本土的空軍基地,轉移了176架F-4和12架F-105雷鳴戰鬥轟炸機。 2月5日至5月23
日之間,戰略空中司令部在“子彈射擊”行動中增援了124架轟炸機到關島,使整個戰區同一
時間空中可執行任務的戰機總數達到209架。第七艦隊還增加到五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包括
基蒂霍克,星座,中途島,美國和薩拉託加。這樣一來,就有五台航空母艦可以隨時進行空
中作戰。南越空軍(VNAF)有9個A-1攻擊機、A-37和F-5戰鬥機中隊組成,共有119架攻擊
機。還有兩個AC-47或AC-119固定翼的支援性空中砲艇中隊,共28架飛機。


天氣條件使早期的地面支援效果很差,北越防空部隊則在前線部隊後面推進,更加劇了空
中支援的困難。北越軍將85和100毫米雷達導引防空炮移至DMZ(非軍事區)南部,2月17日
更從DMZ地區,發射了81枚SA-2對空飛彈,擊落了3架F-4。這是衝突期間,SA-2部隊向南
最遠的距離。這種典型的高低空防空戰術,使空中支援極為危險,尤其新型肩射式Grail飛
彈後期更加入了防空陣容。

在北越進攻中北部的火力基地損失,使美國海軍炮火成為火砲支援的主要來源。美國海軍
陸戰隊的砲火觀察員被指派與前進空中控制員一起飛行,為海岸附近的目標提供坐標。在
復活節進攻高潮時,三艘美國巡洋艦和38艘驅逐艦提供海軍的炮火支援。

隨著天氣晴朗,飛機起降架次增加迅速。在4月到6月間,有18,000架次的戰鬥(轟炸)機飛
行以支援南越軍的防禦,美國空軍佔了45%,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佔30%,南越空軍佔25%
。 B-52轟炸機飛行了2,724架次。 10架美國飛機和6架南越空軍飛機因SAM或防空砲火而
損失。

4月4日,尼克松總統對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作出了反應,授權從DMZ北部到北緯18度線(北
越的南部)可進行戰術空襲。自從1968年11月“滾雷”行動結束以來,這種戰術轟炸是在北
境內進行的第一次系統性轟炸。4月5日,北緯20度線以北的空襲,也被批准,名稱為“自由
火車”行動。新行動的第一次B-52轟炸於4月10日進行。尼克松總統隨後決定以河內和海防
為目標。在5月1日至6月30日之間,B-52轟炸機,戰鬥轟炸機和固定翼空中砲艇飛機在北越
進行了18,000架次的飛行,損失了29架飛機。


5月8日,尼克松授權啟動“零用錢行動”,對海防和北越其他港口進行空中轟炸。尼克松大
賭一把,他進行與蘇聯的戰略武器限制條約談判,做出負面反應,因為蘇聯想與與西方改
善關係,尼克松希望蘇聯干預北越。他是正確的,蘇聯在復活節攻勢上,出面表示不支持
北越繼續攻擊。出於同樣的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美國的升級措施,保持禁聲。尼克松
大膽地決定於5月10日展開"線衛行動"(Linebacker),對北越的運輸,倉儲和防空系統發動
系統性的空中攻擊。在"線衛行動"期間,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在戰鬥中總共損失
了104架飛機,而北越則損失了63架。


後記
在南越軍反攻結束時,雙方都精疲力盡,但認為他們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南越和美
國人認為"越南化"的政策已經得到證實,南越政府(軍)的指揮結構的內部弱點,在這種緊
急情況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糾正。只不過可惜的是,危機一旦過去,同樣的缺點又會重新
出現。在整個復活節攻勢中,有25,000多名南越平民被殺,近一百萬人成為難民,其中60
萬生活在南越政府難民營中。整個1972年,美國在戰鬥中的傷亡總數,只有300人喪生,
其中大部分是在北越進攻期間。


河內用14個師和26個獨立團發動復活節攻勢,並遭受了約100,000人的傷亡,幾乎失去全
部的裝甲部隊(134台T-54、56台PT-76和60台T-34)。復活節攻勢獲得了南越最北邊的
四個省份(廣治省、承天省、廣南省、廣田省)的一半的永久控制權。第二和第三軍戰術
區的西部邊緣,大約攻佔了南越國土的整體10%。人們一般認為,北越領導層都低估了
南越軍的戰鬥能力,到1972年,南越軍已成為世界上裝備最完善的軍隊之一。北越領導層
也低估了美國空中力量的破壞力。綜合這些戰略錯誤,北越軍指揮官還放棄了區域性的人
數優勢,用正面攻擊衝進對方可以發揮重型火力的防禦網,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但是,
根據北越軍自己的估計,北越軍還是造成超過20萬人的南越軍傷亡,佔南越的全部武裝力
量的三分之一。這也使越共的組織和政治特工,能夠利用南越軍的空隙,取得部分地區的
控制權,這些空隙在攻勢中被北越軍撕開了。河內沒有浪費時間,馬上利用它所獲得的成
果,立即將補給供應走廊從老撾和柬埔寨擴展到南越境內。 北越軍在佔領東河後,迅速擴
大了港口設施,並在一年之內,運往南部戰場的物資中,有20%的比例,流經這個碼頭。

根據北越軍的官方歷史,在整個1972年,北越軍死亡超過100,000人。根據美國軍事記錄,
南越軍在同一時期內有39,587人死亡,同一年美國的軍事人員死亡759人。對於北越軍來
說進攻的代價非常昂貴。陳文茶(Tran Van Tra)將軍在事發十年後,談到進攻時說:“
我們的部隊精疲力盡、混亂。我們無法彌補損失。我們缺少人力,糧食和彈藥。 “

在巴黎,和平談判仍在繼續,但是這次,雙方都願意做出讓步。美國首席談判代表亨利·基
辛格(Henry Kissinger)提出了停火協議,協議中,西貢政府會認可南越共和國臨時革命政
府(越共在南越境內成立的政府),還有美國將從南越全部撤軍。這些條件足以滿足河內領導
人在進攻前希望達到的目標。基辛格希望這些條件換取北越同意停火,並更進一步讓雙方同
意讓和平談判取得成果。達成和解的唯一障礙是阮文紹總統,他的政府必須同意上述條件。
但阮文紹總統希望美國在達成任何協議後,仍不會放棄自己的國家(南越)。河內隨後又提出
新要求,兩大障礙導致和平談判在12月陷入僵局。尼克松希望打破僵局,他發起了線衛二號
(Linebacker II)行動,針對北越的運輸網絡進行轟炸,特別河內和海防周邊。終於在1973年
1月簽署的《巴黎和平協議》。協議中確認,北越部隊將可留在南越他們所佔領的地區。
Reply

Use magic

148

Threads

189

Posts

193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沙發
 Author| Post time 2021-1-16 12:34:58 | Show the author posts only
軍事指揮官的理解架構的兵、武、術、略、執、氣。

我提出這個理解架構,是希望告訴軍事指揮官,面臨一場戰爭或戰役,可以依照這個
架構,在各個面向做自己能做的最好準備。

但是從寫一個歷史事件的角度來說,我不可能將"當時"的軍事指揮官如何考量這些面向
中的議題的心路歷程,說得一清二楚,只能選擇性的就我閱讀的資料,挑選一些比較有
趣、或值得注意的議題來加深讀者的印象。請讀者注意這些前提。


兵力
北越
這場戰役,北越動員14個師,對比北越當時的軍力,14個師可能佔了當時軍力的1/3
~1/4,投入不可謂不大,但上次曾說過,軍事的攻擊計畫,原則上應該集中,但此
次攻擊涵蓋了南越的四個軍區,雖然主要重點是北部省分的第一軍區,但我個人還
是覺得攻擊目標過於廣泛。當然北越軍在2 3 4軍區的攻擊可能另有目的(可能是為了
分散壓力),第三軍區的攻擊目的比較明確,可能是為了配合談判的需要,先建立越
共的革命政府立足地。(後來看到季辛吉回憶錄,季辛吉當時正和黎德壽秘密會談,
季辛吉的感覺是"黎德壽相信南越在此大規模攻擊之下,應該會崩潰。多點攻擊可以
加速崩解速度。)但我個人認為,若北越把軍力集中在第一軍區,在突破點後安排更
多的的預備隊,或許可為此次戰役取得更大的成就。

南越
自美軍1969年開始撤離後,"越戰越南化",就是美國、南越的重要國策,南越軍規模
也不斷膨脹,可惜精銳的骨幹似乎就是那20萬人(對南越軍的軍力大小一直是個謎,
不單是目前我看過的文獻上寫不清楚,實際上也可能因為南越軍很腐化,軍隊領導人
拿士兵人數灌水,藉著請領士兵薪水,實則自己貪汙,所以寫上任何數字作者都認為
意義不大。)


年度美軍南越軍澳軍南韓紐西蘭菲律賓泰國
1959760243000----------
1960900243000----------
19613205243000----------
196211300243000----------
196316300243000----------
1964233005140001982003020--
19651843006425001560206201207020
19663853007359004530255701602060240
196748560079870068204783053020202200
196853610082000076605000052015806000
196947520089700076704887055019011570
19703346009680006800484504407011570
19711568001046250200045700100506000
197224200104800013036790505040
1973501110000

以上資料來源: 美國國防部人力中心資料
https://www.americanwarlibrary.com/vietnam/vwatl.htm


美軍
根據季辛吉(基辛格)的回憶錄,復活節攻勢開始時,美軍已經撤到剩13萬人,且年
初時尼克松總統已經宣布,五月時將再撤7萬人。由於地面部隊人數已經所剩無幾,陸軍
人員大部分是以顧問的身分,輔佐南越軍部隊。美軍的角色多以空中支援(陸基的
空軍基地、航空母艦都有)、B52空中轟炸、海軍艦艇的艦砲支援為主。

武器戰術
由於雙方武器基本上不對等,詳細討論的意義不大。

我認為只有兩件事值得提出
一、北越軍的步戰協同事項。從文中可以看出,4月21日安可利的攻擊中,北越軍的
步戰協同沒有協調的非常好,裝甲部隊沒被步兵支援到,容易被反裝甲飛彈殲滅,
同樣的,步兵部隊如果沒有裝甲車支援,也不容易攻克堅強的防守陣地。

二、新型的反戰車飛彈-拖式(TOW)導彈初登場,使步兵比較能中和攻擊軍的裝甲衝
擊,所以遇到有防守軍的武器庫中有反戰車飛彈,攻擊計畫中,可能要增加裝甲軍
的比重,所謂的步戰協調需要更好的配合。


戰略
北越
1970南越(美軍)入侵柬埔寨魚鉤嘴地區,打擊北越軍的庇護基地和胡志明小徑,這次
的行動經過評估證明是有效的,這些基地和補給路線受到打擊後,使北越軍從柬埔
寨地區的越境能力大受影響,因此這次的攻擊,只能從補給的最短途徑DMZ區域,揮
軍南攻。南部的3 4軍區的攻勢較小,無疑的是受到補給能量的限制。不過就奇襲的因
素來說,不管是南越軍還是美軍,都很難想像北越軍會跨過DMZ攻擊,時機的選擇上
也儘量避開美軍能發揮空優的天氣,所以奇襲的效果還在,只可惜第一軍區的攻勢後
繼無力,順化沒有順利打下來,如果順化能夠攻克,因為它是個重要的政治戰略位置,
南越軍是否會提早崩潰,實在難說。

損失的問題
由於整場戰爭,南越軍/美軍幾乎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至少地面部隊的攻守態勢如
此)。即使1968春節攻勢北越/越共慘敗,但是美軍/南越軍也沒能夠乘勝追擊,也沒有
設法改變整個戰爭的地面局勢,北越還是可以等待元氣恢復,繼續嘗試攻擊。即使
這次的1972年復活節攻勢,損失比1968還慘,但北越仍可在1975年捲土重來。其實
這次的攻勢之前,北越的領導人就很清楚,即使他們這次失敗了,在等一段時間元氣
恢復,他們還是可以再來一次。因此看到武元甲的傳記,整本書的重點就是忍耐和堅
持。

南越、美軍
南越軍基本上是防守態勢,先是抵抗北越軍攻擊,進而收復失地。

美國在尼克松總統的主政下,雖然撤軍越南是既定國策,但在撤軍之中,還是盡
可能的做能做的事情,1970年入侵柬埔寨,切斷胡志明小徑,掃除北越軍/越共
跨境的庇護基地,復活節攻勢中,除了大力支援南越軍外,開放空軍轟炸北緯20
度以南北越境內的軍事目標,河內、海防的轟炸和布雷,手段相當靈活。我曾經
看過某些評論文章,認為如果尼克松沒有因水門案下台,南越可能不會那麼早的
淪陷,甚至南越可能還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但歷史沒有如果,結果只有一個,很可惜美國當時的越南政策,最終並沒有成功。


士氣與執行力
在這個戰役的文章中,我認為比較值得關注的還是南越軍的執行力問題。

首先是第三師的組成問題(第56和第57步兵團是由被俘北越逃兵,從監獄釋放的囚犯
以及地區部隊組成)。第二是領導幹部也有問題,首先看到的是4/2日第三師56團上校
團長丁範直接投降,未開一槍直接讓出陣地。第三是第一軍司令官黃春覽中將,也有
著西貢指揮結構的優柔寡斷和指揮無效性的特性,正如在“藍山719號行動”中的狀況。
黃將軍只專注於行政事務上,戰術決策則留給下屬指揮官。指揮無能的領導人,導致
4月27日上午,北越軍前進到廣治市的1.5公里範圍時。武將軍曾計劃分階段撤出廣治市
,以鞏固塔漢河以南。但由於第一軍司令黃將軍和第三師的武將軍命令相衝突,令大部
分南越軍部隊不知所措,使廣治省北部的軍隊幾乎癱瘓。

第二軍區司令的余國棟將軍在此次攻勢中,在4/12日信心開始瓦解,他的決策變得
越來越困難。迫使美國顧問范恩放棄了南越軍的命令鏈,自己接任指揮權,並公開下
達命令。

當然我並不適合對這些缺失檢討原因,因為我對當時南越軍、南越政治結構知道的太
少。站在軍事立場,成立一個部隊,每個人當然都希望部隊的組成人員素質要好,站
在一個軍事領導人的角度,也當然希望自己的下級領導人要有適當的能力,但南越軍
的狀態幾乎可算是很多缺點集其大成的混和體,雖然軍事領導人能改變的或許不多,
但站在教育軍官的立場,我們也只能期勉當你升上高位時,當你有足夠權力時,選擇
有能力的下屬,是一個功能單位執行力的必要基礎。至於能力和忠誠度該如何取捨,
我並沒有正確的建議可以給你,只能由你當時的狀況自己評估。

對部隊組成上,我有一個很直覺的想法,越南戰爭從吳廷琰時代美國介入開始,時間
也長達十幾二十年,這麼長的時間中,為什麼南越沒改成徵兵制,雖然我們可以猜想
這中間有太多的因素困擾著南越政壇,但是綜觀整個越南戰爭史,南越的兵力不足、
素質不佳,一直壟罩在南越軍頭上。我們想當然知道這一定是件很困難的事,但再怎
麼困難,也比不上一個國家可能滅亡的問題。而且大戰略格局上,南越軍的整體發展
架構,就絕對比不上北越軍。

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下級單位的執行力問題,已經屬於國家領導者的大戰略層次的問題
,應該值得國家領導人深思。
Reply

Use magic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申請加入會員

Points Rules

Archiver|Mobile|Strategy WarMap  

2024-4-20 08:33 GMT+8 , Processed in 0.0357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