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class="xi1 bm bm_c"> Please select To the mobile version | Continue to access the desktop computer version

Strategy War Map

 Forgot password?
 申請加入會員
戰略
Search
View: 4432|Reply: 1

1961~1975 越南战争

[Copy link]

148

Threads

189

Posts

193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Post time 2020-1-19 16:45:20 | Show all posts |Read mode
本文翻译自维基百科英文版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etnam_War

1961~1963 甘乃迪升高战争
在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参议员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击败了当时现任
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尽管艾森豪(前总统)警告肯尼迪有关老挝
(寮国)和越南的消息,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问题“在他看来已经远远超过了亚洲。”。
1961年6月,当他和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议,讨论苏联-美国关系时
,肯尼迪深表不同意赫鲁雪夫的看法。仅仅16个月後,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16
日至28日)在全球电视上播放。这是冷战最接近升级为全面核战争的一次危机,当时
美国已经将战略空中司令部(SAC)的战备警戒升高到DEFCON 2级水准(DEFCON战备
警戒水准分为五级,第五级最轻微,第二级红色警戒,第一级最严重)。

肯尼迪政府实质上仍然继承杜鲁门和艾森豪政府的冷战外交政策。 1961年,美国有
50,000名驻扎在韩国的部队,肯尼迪面临四种危机局势:他在4月4日批准的猪猡湾
入侵失败(古巴,由CIA主导),五月时亲西方的老挝(ㄌㄠˇ ㄓㄨㄚ,寮国,以下使用
"老挝"取代"寮国")政府和老挝的共产主义运动(Pathet Lao)进行和解会谈(肯尼迪回
避了这个问题,因为老挝崎岖的地形对美国士兵来说,他们认为不是适合的战场),
八月的柏林围墙危机和十月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些危机使肯尼迪相信,若美国无法获
得控制权,并阻止共产主义扩张,将严重损害美国在盟邦及和他个人的信誉。因此,
肯尼迪决心“划清界限”,防止共产党在越南取得胜利。在与赫鲁晓夫举行维也纳峰会
後,他立即对《纽约时报》的詹姆斯·雷斯顿(James Reston)说:“现在我们有一个
问题,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力量具有可信力,而越南看起来像是可展现这个问题的地方
上。”

肯尼迪对南越的政策植基於吴廷琰及其部队,最终会打败共产游击队的假设。他反对
直接部署美国作战部队,并指出:“今天向越南大量部署美军,虽然最初可能会对军
事产生有利影响,但肯定会导致不利的政治後果,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导致不利的
军事後果。” 但是,南越政府的军队素质很差。领导能力差,腐败和政治晋升都在削
弱ARVN(南越政府军)的能力。由於叛乱分子汇聚各方的力量,游击队袭击的频率上升
。河内对越共的支持发挥关键作用,但越南南方政府的无能看来是危机的核心。

肯尼迪提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苏联的太空和导弹计划是否超过了美国。尽管肯尼迪
强调了必须与苏联同样重视远程导弹,但他也有兴趣使用特种部队,在受到共产主义
叛乱威胁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反叛乱战争。尽管游击战战术原本打算在苏联的常规
部队入侵欧洲後,在战斗的前线使用,但肯尼迪认为,由绿扁帽等特种部队,采用的
游击战术,将在越南的“刷火”(brush fire)战争中有效。

肯尼迪的顾问马克斯韦尔·泰勒(Maxwell Taylor)和沃尔特·罗斯托(Walt Rostow)
建议,将美国军队伪装成抗洪救灾人员,派往南越。但肯尼迪拒绝了这个主意,他再
次增加了直接军事援助。1962年4月,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警告肯尼迪:“危险,我们将取代法国人成为该地区的殖民力量,并像法国
人一样流血。” 到1963年11月,越南南方有16,000名美国军事人员,而艾森豪时代只
有900名美军顾问的规模。

战略哈姆雷特计划(Strategic Hamlet Program,台湾翻译为战略村计画)於1961年底启
动。这个美国-南越的联合计划试图将农村人口重新安置到有坚强防御的营地中。它於
1962年初实施,涉及到一些强迫搬迁丶村庄拘留丶南越农村隔离丶搬迁新社区的融合
问题。但在那里,农民将可以和越共隔离。这个联合计画希望新社区能够为农民提供
安全保障,并加强他们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但是,到1963年11月,这个计画逐渐
失去效能,并於1964年正式结束。

1962年7月23日,包括中国,南越,苏联,北越和美国在内的14个国家签署了一项协
议,承诺尊重老挝的中立。

放逐和刺杀吴廷琰
1963年1月2日的北邑之战(Balltle of Ap Bac)的失败行动证明了南越政府军(ARVN)的
无能表现,在那次战斗中,一小队越共赢得了与规模更大,装备更完善的南越部队
的战斗。战斗中,许多军官被动,不愿意主动接战。这场战役,南越政府军损失了
83名士兵,被越共军队击落了5架美国直升机,而越共部队仅损失了18名士兵。
ARVN部队由吴廷琰最受信任的IV军团司令曹范修(HuỳnhVănCao)将军领导。曹是一
名天主教徒,他获得提升,主要是因宗教和对吴廷琰的忠诚,而非能力。他的主要
工作是防止部队政变。华盛顿的一些政策制定者开始得出结论,吴廷琰无法击败
共产党,甚至可能与胡志明暗中有协议。他似乎只关心防止政变,并且在1960年
和1962年的两次政变之後变得更加偏执。他从总统之位被驱逐下台,也有部分的
美国鼓励。正如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所指出的那样:“吴廷琰不
会做出丝毫让步。他很难用一般人的方式来相处。”历史学家詹姆斯·吉布森总结了
这种情况:战略村计画失败了。南越政权由於维护地主阶级而无法赢得农民。实际
上,就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和可运转的官僚机构而言,南越政府已经不再存在
“制度”。相反,政府功能和军事行动实际上已经停止。民族解放阵线(共产党)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可以在广大的地区宣布成立临时革命政府。

出於对吴廷琰政策的不满,1963年5月,在一场抗议禁止在佛陀诞辰日悬挂佛教旗帜
的活动中,在顺化发生了军警武力镇压佛教徒的事件(Huế Phật Đản shootings)。这更
导致了对宗教歧视性政策的大规模抗议,这些歧视性政策使天主教得到特权,但占人
口多数的是佛教徒。吴廷琰的二哥吴廷俶是顺化的大主教,并积极地模糊了宗
教与国家之间的界线。图萨克(Thuc,天主教庆典)周年庆典是在维萨克(Vesak,
佛教)庆典之前举行,但图萨克庆典不仅被政府资助,而梵蒂冈(天主教)的旗帜则显
眼地被展示出来,相反的,维萨克庆典不仅得不到政府资助,连佛教旗帜都不能出现
。也有报导称,整个吴廷琰统治时期,武装的天主教徒拆除了佛塔。吴廷琰拒绝对多
数人口的佛教徒作出让步,也拒绝对这些死亡事件负责。 1963年8月21日,效忠於
弟弟吴廷瑈的黎光东LêQuang Tung上校的南越政府军ARVN特种部队,突袭了越南
各地的佛教宝塔,造成广泛的破坏和破坏,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有数百人。

美国官员在1963年中期开始讨论更换政权的可能性。美国国务院普遍赞成鼓励政变
,虽然国防部还是支持吴廷琰。变更的提议的主要是希望罢免吴廷琰的弟弟吴廷瑈,
後者控制着秘密警察和特种部队,更被视为镇压佛教的幕後黑手,他更被视为吴姓家
族统治越南的整体规划者。这项建议通过第243号电文转交给美国驻西贡大使馆。

中央情报局与计划政变吴廷琰政权的将军接触。将军们被告知,美国不会反对这一举
动,也不会通过切断援助越南来惩罚将军的政变。 1963年11月2日,吴廷琰总统与他
的兄弟一起被推翻并处决。当肯尼迪被告知时,麦克斯韦·泰勒(Maxwell Taylor)记
得肯尼迪“带着震惊和沮丧的表情冲出房间。” 肯尼迪没想到吴廷琰会被谋杀。美国驻
南越大使亨利·卡伯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邀请政变领导人进入大使馆并向
他们表示祝贺。洛奇大使告诉肯尼迪,“现在起我们可以展望一场较短的战争”。肯尼
迪给洛奇写了一封信,祝贺他的“出色工作”。

政变後,混乱随之而来。河内利用这一局势,增加了对越共游击队的支持。越南南部
进入一个极端的政治动荡时期,一个军政府迅速推翻了另一个军政府。但不管哪一个
,共产党人都把新政权视为美国的傀儡政权。无论吴廷琰如何的失败,他作为民族主
义者的资格(如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日後所说的)都是无可挑剔
的。


美国军事顾问扎根在南越武装部队的各个层面。然而,他们很难处理叛乱的政治层面
问题而受到批评。肯尼迪政府试图将美国的努力重新集中在安抚政策。安抚政策的目
标被界定为对付不断增长的叛乱威胁和“赢得人民的心灵”。但是,华盛顿的军事领导
人对美国军事顾问的任何额外角色都不认为会成功。领导人认为除了常规部队训练可
以达到水准以外,其他事务成功的机率很低。美军在南越的军事指挥官保罗·哈金斯
将军自信地预言,到1963年圣诞节时,整场战争将获胜。但是中央情报局并不乐观,
他们警告说,“越共基本上保留了对南越的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农村地区,甚至逐步
加强了整体控制的力度。”

中情局特别活动部的准军事人员,在老挝和越南训练并领导了苗族部落。这些土着部
队人数达数万人,他们在准军事人员的领导下,对共产主义的老挝部队及其北越支持
者进行了直接军事行动。中央情报局还进行了凤凰计划,并参加了越南军事援助司令
部的研究与观察小组(MAC-V SOG),该组织原名为特种作战小组,但出於掩护目的
而进行了名称更改。

约翰逊(Johnson,台湾翻译为詹森) 的升级,1963~1969
肯尼迪总统於1963年11月22日被暗杀。本来副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
并没有积极参与对越南的政策。然而,约翰逊成为总统後,立即将重点放在了战争上。
1963年11月24日,他说:“必须以坚强的决心对抗共产主义的斗争。” 约翰逊知道他
承接了越南南部迅速恶化的局势,他坚持当时广为接受的多米诺(domino)骨牌理论的
论点:如果他们在越南问题上撤退或妥协,任何一种行动都将危害到周边其他国家,
引发共产主义制造冲突。

军事革命委员会由12名成员组成,代替了一个强大的南越领导人。该委员会由杨文明
(DươngVănMinh)将军率领。记者斯坦利卡诺(Stanley Karnow)日後回忆杨将军称他是
“嗜睡的典范”。洛奇大使到年底时,对杨文明感到沮丧,他的评论传回了国务院:
“他的能力强大到可以胜任一切吗?” 1964年1月,阮庆(NguyễnKhánh)将军推翻了
杨的政权。随後的一段时间,军事上也有一些动荡,这段期间也发生了几次政变,
但都没有成功。

胡志明在类似於二十年前给法国的声明中警告说,如果美国人“想开战二十年,那麽我
们将开战二十年。如果他们想缔造和平,我们将做出和平并邀请他们去喝下午茶。”有
些人认为,北越的政策并不是想推翻东南亚地区的其他非共产主义政府。







东京湾事件
1964年8月2日,马多克斯号USS Maddox (DD-731)驱逐舰在越南北部沿海执行情报
任务时,向数艘鱼雷艇开火并击伤了它们,这个位置在东京湾。两天後,特纳乔伊号
USS Turner Joy (DD-951)和马多克斯号在同一地区第二次受到袭击。约翰逊(Johnson)
向国务院副国务卿乔治·鲍尔(George Ball)评论说:“那些水手在那里可能是射击飞鱼。”

国家安全局在2005年解密的一份未注明日期的文件显示,8月4日并没有袭击发生。

第二次“攻击”导致报复性空袭,并促使国会批准1964年8月7日的东京湾决议。该决议授
予总统权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击退该地区的任何武装袭击。 在同一个月,约翰逊保
证他不会“让美国男孩参加战争。我认为亚洲男孩应该为保护自己的土地而战”。

国家安全会议建议对北越的轰炸进行三阶段升级。 1965年2月7日,美国军队在普莱库
(Pleiku)的基地遭到袭击後,美国开始了一系列空袭,即“火烧达特”行动(Operation Flaming
Dart),当时苏联总理科西金正对北越进行国事访问。而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和弧光行动(Operation Arc Light,利用B-52轰炸 )扩大了空中轰炸和地面支援行
动。这次的轰炸行动最终持续了三年,其目的是通过威胁摧毁北越的防空系统和工业基
础设施,迫使北越停止对越共的支持。此外,它还希望增强南越的士气。在1965年3月
至1968年11月之间,滚雷行动向北越投下了100万吨导弹,火箭和炸弹。

轰炸老挝
轰炸不仅限於北越。其他空中行动,例如“滚筒行动”(Barrel Roll),也针对越共和北越军
(PAVN)基础设施。其中包括胡志明小径的补给路线,而这个路线会穿老挝和柬埔寨两个
国家。表面上是中立的老挝已成为内战的舞台,美国支持的老挝政府与老挝共产党武装
力量及其北越盟友之间的抗衡。

美国对老挝共产党武装力量和北越人民军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以防止老挝的皇室政
府垮台,并希望胡志明小径失去作用。在1964年至1973年之间,美国向老挝投掷了200
万吨炸弹,几乎等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欧洲和亚洲总共投掷的210万吨炸弹,
使老挝成为历史上炸弹密度最高的国家。

但阻止北越和越共的目标从未实现。美国空军参谋长柯蒂斯·勒梅(Curtis LeMay)长期
以来一直主张在越南进行饱和轰炸,并向共产党人说:“我们将把他们炸回石器时代”。

1964年攻势
在东京湾决议案通过之後,河内预期美军的地面部队将到达,开始扩大越共的实力,并向
南派遣越来越多的北越人员。在这一阶段,他们为越共部队配备装备,并用AK-47步枪和
其他补给物资来标准化他们的设备,并组建了越共第9师。“越共从1959年开始时的大约
5,000人,1964年底增长到大约100,000人。在1961年至1964年之间,北越陆军的力量
从大约85万上升到将近一百万。” 在同一时期部署到越南的美军人数则要低得多:1961年
为2,000人,到1964年迅速上升至16,500人。在这一阶段,越共使用俘获的装备减少了,
而维持一个常规单位需要更多的弹药和物资。鉴於美国战机不断轰炸,越共第559群的任
务是扩大胡志明小径。战争已经开始转移到三阶段持久战争模型的最後常规战争阶段。
现在,越共的任务是摧毁南越政府军(ARVN)并占领和维持他们的占领区;但是,越共还
不够强大,无法进攻主要城镇。

1964年12月,南越军(ARVN)部队在平贾(BìnhGiã)战役中遭受了惨重损失,这场战斗
可以被视为分水岭。此前,越共主要采用游击战术。然而,在平贾,他们在常规战役中
击败了一支强大的南越部队,​​并在战场上停留了四天。1965年6月,南越部队在同帅战
役中再次被击败。






Guest, 隐藏内容,只显示给会员阅读. 歡迎加入. Login or Register

Guest, 隐藏内容,只显示给VIP或推廣会员阅读. 歡迎升級. Upgrade

Reply

Use magic

148

Threads

189

Posts

193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Author| Post time 2020-2-27 11:33:37 | Show all posts

越战是一场很特别的战争,美国虽然挟着超强的军事科技,但仍然无法打胜军事科技
明显落伍的北越和越共,最後落得从战场中黯然撤退,几乎颠覆了多数人对所谓军事
科技优势的想像。

虽然理论上,我们应该做客观的分析,但这场战争的分析,不管怎麽写,都很难不受
到"事後之明"丶"事後诸葛"的影响。原因是,一般人多认为军事科技的领先,几乎等
同胜利女神站在你这边,但美国的飞机丶大炮的超强火力,竟然打不过草鞋加步枪的
越共或北越军。这个我们已知的结果,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下笔的角度,也让所有後
人的分析文章,都很难保持理论上应该保持的超然客观公正性。

如果您对越战稍有研究,你应该会认为,在越战的美军,受到太多政治方面的束缚或
干扰。所以连超强的军事科技,也打不破政治上的绑手绑脚。很多分析的文章确实抱
持着这样的观点,基本上我也认为如此,但容我指出军事的另一个面向,"军事"本来
就是政治的延长手段,或甚至是最後手段。有哪一场战争,是单纯的为"战争"而"战
争"的,战场上的每一个议题丶每一个举动都会受政治考量的牵制,政治干涉本就是军
事手段的宿命。

只能说越战时代的美国军人生不逢时。越战打败仗,虽然可以指出许多原因,但却很
难明确的归责,某些人有明显的过错。即使在2019的今天,我往前看1965年的历史
,如果我是美国的军事指挥官,即使我有事後之明的优势,但在那样的时空环境丶众
多制约的条件之下,我扪心自问,我还是想不出更好的对应方法。

越战之後的半个世纪中,几个美国牵涉其中的战争中,都可以看出美国的政治
领导人小心翼翼的拿捏政治干涉战争的分寸。不过这样的小心拿捏能延续多久的时间?
多少年之後,会让後代的人忘记越战的教训,多久之後,是否可能又会演化出另一场
类似越战(政治大幅干涉军事,导致军事行动绑手绑脚,让军事科技领先的优势也无法
取胜对方)的战争,这边我们无意探讨历史重演论的大哉问问题,这已经超出本网站
的目的--本网站希望初学战略的人,有一个浅显易懂的战史说明网站。


兵力
对已经知道越战结果的人,分析兵力这个要项,看似是多馀的举动,平心而论,我虽
然知道这个面向的分析,若以传统方式考量兵力,对越战似乎有点那麽文不对题。但
若我们站在当时的美军将领立场,威斯特摩兰将军在1968年3月被免职之前,仍希望
增兵20万,表示他仍然认为兵力多寡会影响战争胜负。这样的考量是对与错,很可惜
并没有历史可以证明,我想他的思路应该是,若能对越南的重点地区做好防守,则北
越军/越共进攻的代价越大,若能让对方有重大牺牲,或许可以使对方让步,寻求比
较好的政治解决方案。

其实了解整段越战历史後,我很直觉地认为,为何不直捣黄龙,攻打北越必守且不惜
牺牲的地方(例如河内),就算河内位置太北边,那在非军事区附近可否找出类似的地方,
当然我对当时越南的战略环境认识不多,我相信美军的军人一定有人做类似建议,我也
相信这样的建议一定有很多"不可行"的地方,所以没有付诸实施。但是很抱歉,越战的
文件太多我还没看到这样的论点不可行的理由,若我找到了,我会改写这个段落。所以
这个问题只能留在我心中存而不论了。
(经过询问对越战有研究的美国朋友,他的个人看法是,美国当时的心态可能是偏向"使
用空中轰炸"来屈服河内政权,所以有"滚雷行动",而且"滚雷行动"持续了很多年,力度
和决心不可谓不大。美国在这个行动中,消耗的大量弹药,轰炸的密集度超过二次世界
大战(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军在滚雷行动中共扔下了864,000吨炸弹,整个韩战中美军共扔
下了653,000吨,二次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也只扔下了503,000吨)。第二是,美国
的越南政策只想将越南复制成第二个朝鲜,目标是南北越共同存在即可。第三是,当时
北越有中共丶苏联支持,一旦入侵北越,不仅军事行动的风险很大,若引起中共或苏联
的连锁反应,难保不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美国的决策者没有做此考量)


我认为越战的兵力问题可以从三个时间点来延伸讨论,但是讨论内容的对与错,或者
能否写出一份"合理"的分析文章,这些问题都不重要。因为历史事实只有一个,就是
美军/南越政府军被打败了,不管我们"事後"分析出应该需要怎麽样的人力,提出再多
的建议,甚至是批评当时的做法,我们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而且只要我们预想的
方法没有付诸实施,就不能说我们是对的,而当时的美国/南越高级决策者是错的。这
个章节,我们之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目的只是让读者对这个面向多一点了解,甚至
让你比较深入的思索这个议题,整理你的思路。或许有朝一日,当你变成高级决策者时
,负责某个战争决策的情境时,希望你可以有比较好的准备。

我先整理一些基础数据,部分的还原当时的战略状况。美军的人数在1970年时,
全球总数有306万人(陆军132万丶海军69.2万丶空军79.1万),越战时期的最高峰是派
驻54.9万人(可能是陆海空总和)在越南。北越军只查的到总伤亡数117万(整个越战时
期),印象中曾看过资料说北越军队180~200万之间(但不确定),南越军伤亡20-25万(整
个越战期间),但总数找不到资料(有一说是,因为贪污太严重,指挥官会虚报人数,
以得到更多的报酬)。我自己的推估是,如果以10年区间计算,每年伤亡约2万人,以伤
亡率1/20计算,推估约40万左右。(美国朋友给我一个南越军的战斗序列历史资料
网站,以四个军区八个师推估,陆军人数可能只有15-18万人)
http://grunt-redux.atspace.eu/Or ... ed_forces/army1.htm

第一个问题是,艾森豪时代的900人军事顾问,为什麽会让肯尼迪觉得不敷使用,而
加到16000人(1963年11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我并不是想说明多少人才够,我
只能说明,显而易见的因为越南问题对艾森豪和对肯尼迪内心中的威胁性不同。

一个900人的团队,推想应该是只将人员派驻在高司单位,做比较战略性或大战术性
层次的协助,当扩展到16000人时,可能在每个基层单位都有美军的教官或联络官。
史瓦兹柯夫将军的回忆录,有部分的章节,对此有描述(有中文版),对越战有兴趣的读
者可以自行阅读。但从结果来看,南越军过分腐败,任何帮助看起来对结果的影响都不
大,所以演变到最後是美军使用自己的军队执行任务。

另外有个大哉问的问题,利用军事顾问去训练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军队,让他们去对付
自己国家的叛军,有多少赢的机会?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答案。但美国(不,几乎是所
有比较有能力的国家,都是如此)几乎都会藉由这个手段去扶持与自己友好,但有战争
战争危机的国家。但是我们站在2020年回头看,近几年,美国投入大量预算,去支持
阿富汗丶伊拉克,但是阿富汗政府军没能力消灭塔利班叛军,伊拉克政府军被ISIS斩
瓜切菜般的席卷,这样的投入似乎成效不彰,但若有天读者成为国家领导人,或军事
部门领导人,我们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使用吗?

第二个时间点是威斯特摩兰将军,他基本上直接跳过南越的军方,想直接使用美国军
力,造成北越/越共军不可承受的损失,如果是这个目的,静态防御+滚雷轰炸能够达
到目标吗?地面军力应该部署多少数量才够?虽然我们从事後的角度知道美国失败了,
但如果我们站在当时的时间点,我们应该部署多少兵力? 从事後来看,北越在春节攻势
後,也承受了巨大的损失,美国是否应该多坚持一点? 战争不只是靠毁灭对方的人力丶
物力,意志力比对方更能坚持到底,有时也是战争获胜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问题是,该不该使用美国的子弟兵去帮外国人流血,这也常常是历次美国战争中
,反战派的主要论点。针对此问题我不能说对或错,但是我相信对未来的高层政治或军
事决策者来说,这或许可以当成一个思考练习,当然我并没有答案,但若你能想清楚哪
些项目是你应该要考量的,或者以後你能比较胸有成竹的面对此问题,那就不枉费我花
了许多时间打这篇文章。

第三个时间点是,美国执行越南化政策後,南越军队需要对抗共产党威胁,南越军需
要多少军队呢?看起来南越军在人数上还是少很多的,为什麽南越社会不能向北越社
会,找到那麽多兵源。越南化,看起来只是尼克森有个能下台阶的一个藉口,摆脱
越南这个烫手山芋,南越政府是否能撑得住,其实他并没有那麽在意。这可能也是
有别国助战者,不得不谨慎的面对的议题,靠着船坚炮利的外国军队,通常是不得
不的选择,但当对方的牺牲到达临界点时,对方也会因国内压力而抽手离去,虽然
这是政治决策者的领域,但却会大大影响军事指挥官的行动抉择。我的个人看法是
,外国的助战国,如果人命损失较小,或许能坚持久一点。从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
,至今美国已经打了18年,相对看起来,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浪就比较低,2003年的
伊拉克战争,美国打败海珊之後,开始扶植亲西方的伊拉克政府丶北部的库德族,
再利用他们的部队打败ISIS,虽然花的钱不少,但避免自己直接参与战事丶减少人
命损伤,利用这个方法减少国内反弹,看起来都是得自越战的教训。所以如果你是
一个军队将领甚至是一个的政治领袖,或许你宁愿多靠自己人去执行任务,即使我
们牺牲可能比较惨重,但相对的外国援助可能会比较持久。

这三个问题,我并没有正确答案能提供。这边写这些问题,主要是希望能刺激读者做
一个思考。写到这边,不由得感觉"战略"是一个很"主观"的议题,所以不管是政治组
织或军事组织,面对战争问题时,通常都只能由一个或少数的最高决策者很独断的做
决定(独断不代表不参考别人的意见)。然後用阶级权威推行自己的意志。议会政治讲
究的"妥协"丶"折衷",但是对战略议题,从我自己的历史经验看来,并不太适用。虽
然独自决策可能会挂一漏万,无法面面俱到。可是战略基本原则,就是要想出对手想
不到但是又有可行性的方法,这样才容易出奇制胜。(战争也还有一种常见的获胜原
因,并不是"方法上"让对手"想不到",而是让他"即使想的到,但也防不了",当己方的
实力大幅度的超过对方,就算对方有防备,也还是可以获胜,这也是很常见的获胜型
态。)

我们若以结果往回推,若非美国民众厌恶在越南派驻这麽多的部队,影响了社会氛围
,尼克森可能不会这麽快的撤出越南。如果并非北越/越共伤亡这个多人(117万),让
美国的军人/民众觉得不管怎麽打,北越的损失再惨重,北越都不会退缩,所以他们先
气馁了。人数对战争的影响,完全打破了"伤亡多,战争输面比较大"的传统理则。虽
然这是以事後之明来看的论点。但是由此可知,越战是一场多麽不一样的战争。在很
多面向上,越战很难用"传统"的观点,去评论当时的军事指挥官是对或错,但这又回
到最根本的问题,军事历史的知识,在未来的重现性是多少?  会重现的历史情境,
经验或教训对你会才有帮助,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最基本的理由。但越战的经验是
否会重现呢? 又或者"你的国家"重现越战经验的机率是多少? 面对这些问题,很抱歉我
并没有答案,我只能刺激你去思考而已。

这可能也是战略这门"学问"(如果能称它是一门学问的话),最根本的问题,战略有所谓
"理则"吗?截至目前为止,我看过书上说的所谓的战略理则或定理,多数都可以找出
历史来反驳他。或许有人说这还牵涉了机率问题,某一个事件会走向A或走向B呢?
哪个走向机率高或者机率低,当面对你未来的情境,因为你还未知,所以只好去猜
测(判断)机率,很可惜的是,每个人对某件事未来发生走向的机率判断,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认为战略是一门很主观的学问。从教学的角度,我们恨难教你甚麽是"对"的
,或"错"的。我们只能提供你很多素材,透过引导阅读,让你阅读+思索,慢慢的建
立你自己的看法,建立您自己的"战略素养"。当您对这个领域的议题接触多时。自己
或许能慢慢的判断事件走向发生的机率是多少? 历史上,曾有的应对方法是甚麽? 当
时的方案是成功或失败的。每一个战略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时空背景丶与众不同的环
境因素,历史虽然不一定重演,但是你若能事先阅读这些历史事件当做参考,心中就
有或多或少的线索可以考量,至少不会被迫在空白的知识背景中做盲目猜测。虽然你
想出来的行动方案不一定能"赢",但至少就做决策时的心中踏实度来说,有阅读过
历史参考资料,应该会比脑筋一片空白,凭空去猜想来得踏实。或许这才是战略教育
正确的观念。

武器与战术
因为这场战争长达10多年,美国的先进武器尽出,能列表的项目实在太多,且北越的
武器差距这麽大,反而是战争的胜利者,我认为即使列表也没太大的意义,还好维基
百科已经有个列表资料(英文),有兴趣者自行参考吧!
双方的武器列表

与其谈双方的武器,不如我把网路找到的战术资料,翻成中文,让读者参考,用处
可能大一些。但我必须事先声明,在军事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战争,每一种武器
及使用武器的单位,都可能发展非常多种的战术出来,这些战术细节,我们很难碧落
黄泉的全般写出来,能写在这网站的,通常只是网际网路可以找到的文章,我相信也
只是苍海一粟而已。更何况我不是职业军人,我的军队历练只是一个步兵科的预备军
官(少尉)而已。针对不同兵科,不同军种的武器战术,我的认知都只能说非常浅薄。

在网站中写战术文章,是不能说"范围全面"的,也说不上"讨论深入"。写出来,只希
望能增加读者的"战略素养"。战略是一门非常广博的学问,我没办法(也相信没人可
以)界定其广度与深度,我的老师们,总是喜欢把"战略"说成是一门"杂学"。他们认
为培养一位能领会战略事务范围广一点的"通才",比培养一位所谓的"专才",或许来
的实际些。我不相信某个人可以声称他对某个战略议题"全盘了解",这个问题首先牵
涉到有谁能定义,某个战略议题的知识广度,到底牵涉多少知识领域范围? 以"人"的
角度来说,最多只能说,他比我们多了解一点,但没人能够声称"全盘了解"某个战略
议题,只能说他对"某个特定"的战略议题可能比你我多了解一些。或许他有某些看法
,但这些看法是否正确呢? 谁也不知道。只有历史能检验战略的"对"与"错"丶"成功"
或"失败"。而这个特权,通常只有负责这个行动的军事或政治领导人才有。在文章上
谈论战略,其意义只在於利用资讯流通(知识)的力量,希望能间接的影响,实际决策
者的心证,影响他的想法。更远一点,则是培养一个潜在的领导人,形塑他基本的战
略知识丶底层的战略观念,让他面对真实的战略行动决策时,在心中有多一点的参考
知识,让他心中的踏实度高一点。

有关於越战的战术相关文章(检讨文章),实在太多,我目前还想不出如何以一个完整
的知识架构,帮读者归类文章,让读者可以比较简便的形成完整概念。目前我先选辑
两篇文章,虽然说不上让你形成一个全面性的整体概念,但我相信对塑造读者的越战
战争的相关概念,应该多少有帮助。

越共/美军 战术

https://vietnamwarhist.weebly.com/military-tactics.html
越共攻击美军部队的战术,最有名的是所谓的游击战术(guerrilla warfare tactic),越共
擅长使用游击战术,使它的攻击效益很高。游击战术最简单的形式,是以小数量的兵
力去攻击敌方较多人数的单位。当敌方的(较多人数)单位离开它的主要军力时(基地)
时,以小数量的游击队,对敌方单位施予重复的打击,逐渐地切割丶消耗他们。尽量
将己方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攻击计画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实施,设置陷阱丶伏击丶
直接火力攻击。当越共能避开美军的主要军力时,它们有时也会以优势人数攻击美军。
越共的伏击战术
越共大量的使用陷阱和地道。他们设置了不知其数的陷阱,还有长达75英里(120公里)
的地道系统。地道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时间消失,并且躲藏一段很长的时间。越共通常
在白天躲藏在地道中,利用晚上补给或出来攻击美军部队。地道的优点是,可以让越共
的兵力无声无息转移,让美军无法侦测。并在遇到危险时,可以躲藏。但是窄小的空间
通常只能允许爬行,也常遇到蛇类和有毒的蚊虫。而且整体来说,地道系统的补给并不
太好,人员躲藏其中,也会面临不小的风险。但是尽管有这些缺点,地道系统仍然是成
功的,而且被认为有助於他们打赢这场战争。
美军战术
不同於越共部队,美军有大量的经费可以使用,他们也拥有科技比较进步丶比较充足
的装备,美军部队使用轰炸机丶大量的炮兵丶凝固汽油弹丶甚至是神经毒气。基本上它
们都算是有效的武器,它们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损坏,但也同时容易伤害范围内的越南
平民。所以当他们使用这类武器时,通常也会伤害大量的无辜平民。因为这些武器的
AOE(有效范围)很大,即使使用在敌军区域,周遭的一般平民百姓还是有人受害。
因为越共使用大量的游击战术,美军部队很常常派遣巡逻队去寻找敌军的踪迹。虽然
巡逻队有时是成功的,但也有高伤亡率。因为巡逻队容易被看见,甚至被设陷阱丶
容易被伏击。这也开始摧毁美军部队的士气,当他们理解到自己被自己军队当成诱
饵,当他们遭受攻击时,美军的飞机轰炸和大炮炮弹,才知道要打哪里的敌人。
美军有使用直升机的优势,直升机让美军可以很快速的部署在很远的地方。当遭受攻击
时,只要能清出一个降落区,他们就可以迅速撤离。直升机对比於越共的人力徒步行
军,这是一个很大的战术优势。
<<以下图片可以用滑鼠点击放大,可以看清楚图片中的中文字>>




]










选辑文章二
https://www.bbc.co.uk/bitesize/guides/z89hg82/revision/4
美国的战术可以用英文缩写简称为BEAST

B: Bombing 轰炸
詹森总统命令对被北越进行战略性轰炸,包含对北越首都-河内的轰炸,和对越共的军
事基地和补给路线(胡志明小径)的轰炸。这也就是任务代号滚雷行动。美国最终可能丢
下三百万吨炸弹,比二次大战中的欧洲还多。但是轰炸因为丛林地形而有高度的不精
确性,同时北越也缺乏工业目标。(注:这篇文章对轰炸的弹药总量,与维基百科差异
很大,但据我自己交叉比对资料,应该是维基百科比较正确)

E: Escalation 升高
詹森总统慢慢地升高驻越美军地面部队的规模。驻越美军从军事顾问的角色,转变为
直接驻防战斗部队。1965年时,只有两营的海军陆战队驻防於岘港,保护当地的军事
基地。但是1965年6月时,詹森总统另外送了10万名部队进入越南。而1966年底,又
加送了另外10万名部队。

A: Air and Artillery 空中攻击及炮兵
美国部队被送去巡逻,如果越共攻击他们,会由空中及炮兵加以支援。但这摧毁了士兵
的士气,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是诱饵,引诱敌军出来攻击。

S: Search and Destory 搜索和摧毁
从1965年开始,美国军方开始执行一项政策,派遣巡逻队进入越南的丛林和村落,执
行所谓的"搜索和摧毁"政策。这通常代表了,美国士兵将成为越共游击队良好的攻击
目标,而且丛林中的越共人数也可能比美军士兵多。这个战术也导致很高的平民伤亡
率,摧毁村落丶屠杀平民(像My Lai美莱惨案),这些都损害了美军的信誉。

T: Technology 科技
美国仰赖高空轰炸机丢下大量的炸弹来轰炸河内。他们使用喷射机丢下燃烧汽油弹,
里面有种化学物质可以烧灼皮肤直到见骨。在可疑的越共据点,他们丢下橙剂(一种
强力落叶剂),让丛林中的树叶落光。直升机被用来快速部署军队,寻找和摧毁越共
游击队。电视宣传被美国用来宣传"尸体计数"(body count)的成就,并用统计越共
的巨大伤亡,争取美国民众的支持。

越共的战术以英文字母可以简称为PEG

P: Peasants 农民
越共尊重村落中的农民,甚至帮他们处理农田中的农事。农民也对越共提供食物丶
掩蔽所。

E: Enemy 敌人
土地被共产党从地主手中拿走後,会被分配给农民。越共会在农民之间散布一种
恐惧,若美军或南越政府取得控制权後,会从农民手中取回土地。越共对美国士
兵使用很简单的战术让美国士兵感受到挫折: 敌人进攻,我们就退却;当敌人扎
营时,我们突袭;当敌人疲劳时,我们攻击;当敌人撤退时,我们追击。

G: Guerilla 游击战
当越共战斗时,大部分只打他们有把握赢的战。武器包含了匕首丶短剑,和得自
美国巡逻队的爆裂物。简易的陷阱从削尖的竹子丶地雷丶手榴弹丶到大炮的炮弹
。越共不穿制服,也不是只出现在特定地点。他们可以经由隧道轻易地逃到丛林
中。每一个工作节点(cell)都很小,就算被抓,也无法经由刑求虐待取得太多的情
报。


越共两大战术的省思

地道战术
说实话,阅读越战相关的文章,即使经过那麽多年,我个人还是想不出对付越共
地道战的好方法。就算现在是2019年,世界已经存在更多的先进武器,即使有
这些先进武器加持,我还是找不到好方法,可以消解美军面对这个战术的劣势。
Guest, 隐藏内容,只显示给会员阅读. 歡迎加入. Login or Register

Reply

Use magic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申請加入會員

Points Rules

Archiver|Mobile|Strategy WarMap  

2024-3-29 18:44 GMT+8 , Processed in 0.0609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