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class="xi1 bm bm_c"> Please select To the mobile version | Continue to access the desktop computer version

Strategy War Map

 Forgot password?
 申請加入會員
戰略
Search
View: 17738|Reply: 0

漫談戰略~一個戰略決策者需要的軍事知識種類

[Copy link]

148

Threads

189

Posts

193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Post time 2019-3-24 09:40:18 | Show all posts |Read mode
作者: 陶盛濤

        本篇文章,我將焦點先縮小在軍隊領導人身上,重點也放在軍事層面的戰略問題。因為國家領導人或政治
領導人的考量範圍太廣,文章沒辦法討論得太深入。

        我認為,一個將軍對如何發展"保證打勝仗"的行動方案,書本是教不來的。假設希望對一個戰役設定一個目
標然後採取某些作為達成成功,對一個軍事領導人來說,整個歷程大致有三個階段。決策、計畫、執行。在決策
階段,如何設定一個合適的目標,考量自身的資源、選擇最佳的執行方法,將會是主要的思考內容。(相對的,因
為戰爭具有二元性,你最好把敵方領導者的決策內容也想過一遍。)在這樣的環境下,決策者個人的知識、經驗、
體會、個性。都會影響這些決策內容(選擇目標、選擇執行方案)。書籍的知識,充其量只是決策者個人的一種背景
知識(和克勞賽維茲在戰爭論中的論點)。我雖然條下面的說明,"希望"指揮官,能夠理解軍事戰略領域所牽涉的知
識範疇,某些範疇或許能靠書本去充實知識,但也希望讀者能明白在"思考的某些方面 - 就是思考解決方案的刺激
或聯想"是(書本)"教"不來的,必須靠將軍的自我天才(自我的聰明才智)去"想出"致勝的方案。(以後會有文章解釋
人類思考的詳細說明 - 理性決策模式)更後面的經驗、體會、個性就不是"讀書"能處理的範疇,增加知識(讀書)只
是形塑一個好的決策的其中一個方法而已,而且這個方法,也無法用數字來精確表達。

       我本想將"戰略"縮限在戰場上的用兵藝術 - 一個軍事指揮官如何指揮調度軍隊來應付敵人,但後來發現很難。
一者是戰略其實和國家範圍(國際互動也不能排除)內相關的事物環環相扣,很難單純限定在某個決策者層級(例如
軍隊中的一個師長),國家戰略影響軍事戰略,軍事戰略也影響戰場層面的各種軍隊活動,例如說建軍戰略 - 採購
哪些武器,大到一個師的運輸方式,小到一個單兵操作的步槍,都很難說它和國家最高的國家戰略無關。戰略其
實也和政治領域內的事項參雜不清,做任何的戰略決策,都會受到政治的影響,而且影響可能比其他領域還深 ;
第二是民間出版的戰略書籍,我能看的到的,幾乎沒有只單純討論戰場範圍內的純軍事戰略(或說野戰戰略)的書
籍,想利用這些資料來說明純軍事的用兵藝術,幾乎不可能。

       戰略是一個決策者(指揮官)經思維辯證後產出的結果,希望找出應付敵人行動的方法,一些古典戰略學者稱
之為"戰爭藝術"。更明確的說,李達哈特認為一個指揮官找出利用機動、彈性與奇襲的行動方案,使敵人在心靈
上與物質上都喪失平衡,求取勝利。戰略是需要知己、知彼,並且揣摩對方行動、思考己方行動的思維辯證,最
後則產生一種克敵制勝的行動的想法(或行動方案)。

      書籍基本上是傳達知識的一個媒介,但軍事戰略書籍可以傳達哪種知識,我想將它細分下去:
我以一個軍事ˋ指揮官的角度來考量所需的知識種類

己方

第一類、 對人的領導統御相關知識  
            戰史或自傳的書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會有幫助。這些書籍資料可以是直接參考,可以是利用聯想方法
      找出修正或創新的領導統御的方法,不管是在戰爭史或名將的自傳,都可以找到這些相關的資訊(知識),從
      歷史書籍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名將的不同領導統御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整理:
              興登堡 - 掌握大局,對細節授權魯登道夫執行,但自己負最終責任。
              魯登道夫 - 事必親躬,細節精準掌握。
              隆美爾 - 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冒險進取,但不如他的意時,會干涉。
              艾森豪 - 圓融的機智凝聚英美兩軍,使盟軍部隊和睦相處,戮力禦敵。
              史瓦茲柯夫 - 全盤規劃, 但尊重個別部隊的將領權限,非必要,儘量不干涉。
              戴陽 - 身先士卒,希望營造士兵們感覺,他也身在前線,但不如他的意時,會干涉。

            閱讀名將的傳記,我認為並非單純模仿他們的決策思維或者行動方案。有些要點可以,但有些要點則不
      行。舉隆美爾的戰時文件這本書來說,個人認為,在書中對戰車戰略戰術,空中優勢、補給優勢、撤退部隊
      的士氣問題、死守陣地的看法,這些都有價值。但是你是否應該"模仿"隆美爾模式,隆美爾總是身處第一線
      身先士卒,冒險在第一線部隊間轉移,我則覺得很有疑問。當你還是排、連、營指揮官時,我當然鼓勵你身
      先士卒、以身作則,但當你是旅、師、軍、或更上層指揮官時,你是否應該身先士卒,總是衝到第一線,則
      有疑問。當然我能理解二次大戰時,通訊系統很差,對當地地形、敵人的觀測通報資訊,太少或太過模糊,
      很難讓指揮官下決定,所以身處前線有它的好處。但反過來說,一個高層級的主將輕易涉險,一旦陣亡或受
      傷,軍隊就群龍無首,繼任的人若沒有馬上進入狀況,或沒堅持你的方案,軍隊的行動失敗,甚至發生潰敗
      的情形,機率就可能升高。當然這是個人的價值偏好問題,無關對錯。我的論點只是書的內容應該擷取適合
      自己的部分,而非一昧的模仿。
                          
             同樣是價值偏好的問題,在隆美爾戰時文件一書中,可明顯看出兩個指揮官的個性迥然不同。隆美爾重
      彈性、會應變,蒙哥馬利重在準備妥當、儘量降低冒險的要素。兩個人的指揮風格完全不一樣,這其中牽涉
      到個性的問題,當然還有所處軍隊的資源多寡,若你屬於持重個性,就不要勉強自己,硬去學隆美爾的承受
      較大風險的偏好。



因為學也學不來。我自己投資股票幾十年,剛步入股票市場的前幾年,被汗牛充棟的股票
      投資書籍迷惑,也每種方法都學學看。技術分析(RSI、K值)、價量分析、籌碼分析、短線、中長線、股利投
      資、價值分析,這麼多種投資法每個都有自己的論點,但是我"個人"在股票市場前二十年,卻殊少成就。這
      並非我個人的特例,只要是成年人,有想賺錢的動機,股票市場應該是最普遍的投資管道。但在其中剎羽而
      歸的人是多少,您自己問一下您身邊的親朋好友,做個小規模的調查就會知道。這樣的調查也最真實。最近
      的十年,我才算把方法固定下來,也自認有點獲利,而且覺得目前的方法讓我自己比較有把握。這幾十年的
      經驗,讓我體認到,在實際環境下做行動的決策,光有知識,並不一定能說服你採取哪種行動,這個行動是
      否能符合你的習慣(個性),也是你會選擇哪種行動的因素之一。我採用的是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概念。巴菲特
      的價值投資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也是我在股票學習的第一本書,但是剛開始我並沒重視它,而後我被更多的
      投資書籍迷惑,花很多精神去研究不同的投資方法。就算後面十年,我認為價值投資法應該是適合我的方法
      ,我"覺得"也適合別人。可是我"勸告"我周遭的親朋好友,價值投資法應該是相對機率高的賺錢方法。但即
      使是我自己的親朋好友,即使他們在股票市場上賠錢居多,可是我的意見仍然很難"改變"他們的行為。就算
      苦口婆心的講道理也沒用,因為方法和個性不合,價值投資可能是幾年才讓你獲利,有些人則希望賺"快錢"
      ,兩三天就看到結果。這種感覺和隆美爾書中,舉理由勸告義大利帥部,哪條防線守不住或不應該去守的狀
      況一樣,最高統帥部總是有自己的理由駁回隆美爾的意見。

            這個問題其實在任何一個ˊ階層的軍官、將官,任何一個職位都可能碰到,你覺得你的意見很有道理,但對
      上級而言,你的意見有時卻好像在狗吠火車一樣。我的文章對象是青年軍官,基於希望能增加你的背景知識起
      見,我只ˋ簡單的講個因素,"體會"。體會的意思如字面所言,你必須身體力行才能有比較好的領略,光靠別人
      的話語,也很難改變行為者的想法做法,隆美爾在書中(隆美爾的戰時文件)訴說英軍空優、裝甲部隊缺乏油料,
      死守陣地不可行的話語。依照書中的描述,隆美爾幾乎是無時無刻都在對最高統帥部的袞袞諸公苦苦哀求,但
      幾乎是狗吠火車般的無用。我認為除非是身處在那樣(非洲戰場)的環境,就算德軍最高統帥部不缺聰明才智之
      輩,甚至這些ˋ軍官將官也多是久經戰陣、戰場經驗豐富的軍人(可能在西歐戰場、在俄國戰場),可惜任憑隆美
      爾說乾了嘴巴,也還是於事無補(當然組織中,一個建議是否有效,是多種因素的交互影響,親身體會可能是原
      因之一,統帥部(政治領導人)保持顏面權威也可能是一個因素,維持樂觀的士氣.....等等, 當然這有更深層的政
      治、心理因素影響,它一定是各種因素的交互影響,寫也寫不完,因為不想離題太多,這邊就不寫了)。

             身為一篇文章的作者,我們總是會被問到,那你覺得哪一種領導統御的典型比較好。個人的看法是,我
      很難對這件事情一概而論,因為還有很多非個人特質的因素會決定你的成功與否。雖然我個人崇拜隆美爾,但
      是我也清楚如果你的上級是老成持重型,冒險型的作風可能會導致你的上級"覺得",你的冒險程度超過他的忍
      受範圍,隆美爾反而可能會落得被替換的下場。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雖然對魏菲爾(Wavell)有好的評價,
      但可惜是魏菲爾的老闆(邱吉爾),對他不滿意,把他調到印度去。總之這個問題的外部機率的成分太高,我
      只能建議你,隨著你的個性走,忠於你自己,能不能獲得好成就,有太多的外在因素,只能但求無愧於心。
      
             這個段落的目的,只想告訴你,軍隊是一個非常大的團體,目前我看過的領導統御主題的書,多半是上
      (書中模擬的領導者)對下。可是當你身處在軍隊中,你還有很多階級相仿的同僚,階級比你高的長官。面對
      這些人,你會發現意見不一,幾乎是常態,尤其是牽涉到戰略層面的問題時,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
      意見都可能不一樣時,你的應對進退,就變成很重要。當然順從長官的意志,當然是確保你仕途發展比較保
      險的做法。但若長官的看法是明顯錯誤時,你該怎麼辦? 尤其軍隊是拿生命拚搏的組織,錯誤的決策可能會
      導致軍隊整個潰敗,你自己也可能賠上性命。對這些問題,我並沒有好的答案能回答你,我也不認為這個世
      界上有標準答案。只能希望你在初入軍事生涯時,對你可能左右為難的地方,事先對你有些提醒。


第二類、軍隊、組織的運作知識
            戰史或自傳類的書,我想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幫助,書的內容可以讓你直接參考,
     或聯想新的或修正的軍隊運作機制。從18世紀拿破崙戰爭後, 軍隊組織以師為戰略單位大致固定後,軍隊的運作
     考量面向,也大致可歸納為人事(參一)、情報(參二)、作戰(參三)、後勤(參四)幾個面向(美軍的運作體制)。我想
     戰史類書籍或多或少都會提及。不過軍隊組織的運作知識雖然重要,但指揮官自己的知識來源,很少是書
     ,而是自己在軍隊組織中歷練而來的經驗
,外部文章能討論的並不多。這邊的重點,只是說明它是思考決策的
     一個重要的知識領域。也就是知識網的一部分。這個部分的知識網密度不夠,容易讓你的決策比較不符合實
     際,當真的變成一個行動方案時,執行上就會和預期不一樣。

第三類、武器裝備的操作知識、新(未來)武器的知識
           武器裝備和科技進展息息相關,軍事武器的介紹雜誌,我認為是比較主要的新武器知識來源,戰略或戰
    史書籍能幫助的地方應該不多。現狀下,你軍隊中即有的使用武器,主要是 指揮官自己在軍隊中學習而
    來的武器操作知識
。這個領域的知識,對決策思維的影響,主要作用在你對行動計劃的"結果預期"上。

第四類、單兵、伍、班戰鬥技能
          這類知識的主要來源是軍隊中訓練用的教範書籍,感覺上,這對師階層以上的指揮官,做決策應該
    沒有直接關係。這部分的知識,對理性決策過程的了解問題、思考行動方案、建立效標、選擇行動方案,似
    乎也沒有直接的作用位置,但我認為它是一個軍人的養成過程中累積下來的,這方面的知識已經內化在指揮官
    的整體思維之中,也就是已經內化成一種背景知識。雖說沒有直接的作用位置,但是它反而無所不在。對一
    個沒有軍事背景的政治領導人來說,這方面的知識是缺乏的,所以決策過程中,軍事顧問適當的補充政治領
    導人這個領域的知識就很重要。舉例來說,如果行動方案中要考量部隊靠雙腳行軍來運動,那麼一般步兵部
    隊每小時5公里,一天40公里,是常態訓練的基本要求。如果行動方案中,期望一般步兵部隊靠雙腳行軍速度
    為每小時20公里,就會變成不切實際。
                    
第五類、 排、連、營、旅戰術
           這個類別的知識,基本上被鎖在軍隊中訓練用的教範書籍,民間書籍很難會看到。當然歷史性的戰
     史書籍、 談論戰略的書籍,對這個領域的知識建立,基本上不太相關。和第四類知識同樣的,這類的知識,
     多半由指揮官自己在軍隊中學習歷練而來。同樣的,對更高層的政治領導人來說,如果他沒有適當的軍事背
     景,那麼決策者在思考行動方案時,軍事顧問適當的對政治領導人補充軍事背景知識就會變得很重要。
                  

第六類、 師、軍、軍團、戰區、戰爭、國家戰略
          我認為戰史或戰略書籍是第六類知識範疇的主要來源。對一個戰爭時期的軍隊指揮官(先不管建軍,只
    考量用兵層次),如果我們要再細分決策者的第六類知識領域,我建議再分成,人、方法(事)、時、地、物五
    個面向,因為我們從小就對這五種分類的說法非常熟悉。一部戰爭歷史你需要先了解,哪個分類的知識,
    對你可能的影響是甚麼?  對人的知識部分,歷史知識也許能幫你評價敵人,幫你評價下屬,幫你評價上司。
    在建立行動方案時,你的內心會評估關於人的部分。你可能會由歷史知識,先幫人依特性做分類,並由這個
    分類去推想行動方案的結果。例如對執行你方案的下級部屬,如果是個過分勇敢的人,那你可能會在腦袋中
    去搜尋曾念過的相關歷史資料,過分勇敢的人適不適合當前鋒部隊,如果不適合,歷史上有哪些方法來節制
    衝動性的下屬,讓他們在戰場不要過分躁進。對一個決策者來說,腦中的歷史資料是以一種背景知識的方式
    運作,或許你對歷史細節已經記不清楚,但不管清不清楚,你的腦中都會形成一個概念,來幫助你對人的評
    價。同樣的人、事、時、地、物等等的相關知識,都會以類似方式在腦中運作。這邊要特別提醒你的部分是
    ,戰爭史中作戰方法因為受武器影響非常大,在你心中的可參考性要有相當的警覺。而作戰武器因時代科技
    因素的影響更大。你在看戰史或戰略書籍就算主題是"將道",思維決策類的"戰略",書本中所描述的"戰略",
    它的基本前提 一定是當時的武器和戰術,而你所處的"未來"環境,這些描述有多少可參考性,都必須要你自
    己去想清楚的。

          第六類領域的知識內容,我認為戰史、戰略書籍能提供的幫助最多。其實我們學習歷史,主要是希望學習
   前人面對同樣(或類似)問題的經驗(包含問題的發生、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的後果)。如果成功,我們很自然地
   希望模仿。若失敗,我們能不能改正失敗的部分,變成一個成功的行動方案。雖然我們直覺如此,但面對戰略
   問題,因為它的複雜性、變化性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我必須將歷史知識對我們思維決策的影響,再細說下去,
   我認為主要的重點是,解決方案的部分(或稱行動方案):
       
         對行動方案的構想來源,我們主要都是 應用既有的知識,利用聯想的思維機制,想出創新或修正過
   的應對方法。
主要問題在於,你對於歷史經驗歸納出"原則"的堅持性。對這些歸納出的原則,我很難統一的
   用一種說法來對應,例如我們知道約米尼的"數量"原則,基本上已經被打破,但是若要說它全然不正確,也不
   對。它的變化是前提性的適用問題,若兩方的武器先進程度約略相等,則我認為數量原則還是對的,但若兩方
   的武器先進程度差太多,那麼這個原則就值得好好考慮,但坦白說拿1991年的波灣戰爭來說,如果你是一個伊拉
   克將軍,你除了拿"數量"來補武器差異外,可能也別無他法,其他的手段都是更上一層政治性的,主控權不在
   你手上。第一次大戰後,裝甲武力基本上已經變成衝破敵人戰線的首要選擇。但是在韓戰、越戰戰場上,即使
   美國的裝甲武器強於敵手,但美國卻沒有大規模使用,美國的武器先進,派駐在越南的軍力也不差,但卻是打
   敗仗般的黯然撤退。某些戰場的原則,被更高的政治考量干擾,無法為爭取 勝利做出貢獻。戰爭"原則",是
   否在每個場景都可以使用,端看每個決策者在自己的戰場上好好考量。約米尼、克勞塞維茨、李達哈特、薄富
   爾都從歷史經驗中,歸納提取出一些戰爭的致勝"原則",雖然他們也都舉出很多歷史例證來說理。我不能說她
   們的戰爭"原理"是錯的。但是我要說的是,每個你碰到的現實問題,都有其獨特性,某項原則能否適用,都需
   要你細細考量,很多狀況,可能連前提都無聲無息的改變,切記不要魯莽地做決定。更不要想只套用某些原則
   ,就讓你可以取勝。

         其實這篇文章我也認為也應該給政治領導人看,我們知道軍事問題和政治問題幾乎不能分割,當政治領導
   人想動用軍事手段當解決問題的方案時,你給的政治前提是否能夠打勝仗,也是需要政治領導人深思熟慮的。
   雖然商思熟慮不一定能讓你打勝仗(因為那也需要很好的運氣),但深思熟慮通常可避免做出容易後悔的爛決策。
   這種爛決策,通常會導致最壞結果。越戰時期政治領導人給軍事行動處處設下限制,讓美軍不能發揮最大的軍
   事優勢,被迫和北越短兵相接。對比之下,布希總統對史瓦茲柯夫的軍事行動就給予比較高的尊重。當然,越
   戰問題、波灣戰爭是兩個不同案例,能否拿來類比不無疑問,而且他們都有各自複雜的情境,我歸結的結論只
   代表我自己的想法。

第七類、 戰場環境的知識(地形、地貌、天氣、 人文)
       這個類別的知識,民間書籍的能介紹不多,除了能對國家的人文狀況、大的地理形勢有所描述外,戰場上的
   決策者主要知識來源,還是仰賴軍隊中的情報體系資訊,才能對戰場上的地形細節,天氣變化作更深入的了解。

敵方
      關於敵方的知識,和己方知識相似,對應成六類,第七類的環境知識,因為是中立性的,所以不用再特別
  描述,關於敵方部分的知識(決策者所需),民間書籍的能介紹不多,多仰賴軍隊中的情報體系資訊,形成指揮官
  的背景知識。尤其軍事具有對抗性,敵方對各類知識都會有相關的反情報作為,防止對方太容易取得。尤其
  第一、三、六的部分資訊(知識),如果有針對性、機密性,一定更是防範的重點,若我方的情報作為能探取正
  確的敵方重要情報,決策者可以做出更符合實際、成功率更高的行動方案。

e1. 對敵人指揮官的知識
e2. 敵方軍隊、組織的運作知識
e3. 敵方武器裝備的操作知識、敵方的新(未來)武器知識: 軍事武器介紹
e4. 敵方單兵、伍、班的戰鬥技能知識
e5. 敵方排、連、營、旅戰術知識
e6. 敵方師、軍、軍團、戰區、戰爭、國家戰略(戰術)的知識




       對一個戰場上的軍事指揮官,個人認為,民間書籍能提供的知識,可能運作在 1  2  6 項目中,當然這
樣不算很精確。就算是書籍上的歷史知識,對一個吸收資訊的人(決策者)還會有廣泛的影響,可能作用在七大知
識類別中的每一種,但至少"我"認為,在上述3個項目是歷史知識的作用機會是比較大的。

       但所謂的作用又是甚麼意思,它絕不是說,你單純照著模仿就可以將某個範疇的工作做好,戰略書籍或戰
爭史無法只讓你學某個固定(或少數)方法,或遵循某些取勝"原則",就能取勝,它只能教你背景知識。其實就
算是1 2 6的項目,一個指揮官應採用哪種行動方案,也很難由書本來"教"你,也絕非你"模仿"某種套路即可。
它和實踐者本身的個性體會、經驗都有關係。以領導統御ˋ這個項目來說,不同統御的方法也無絕對的好與壞
可言,但用哪種方法能成功,端看領導者自己個性、體會,只要你能驅動你的下屬、你的組織,有效率地完
成你要的工作成果,那個方法就是一個適合你、好的領導統御。

      第六類知識類別的說明,已經告訴你,想純脆靠書本知識模仿某個已經寫下來的原則形成解決方案,雖然
是一種可能的來源,但通常不太可能讓你簡單獲勝。指揮官需要依靠自我的聰明才智,由書中的"線索"、"提示"
再配合著實際環境的資訊,進一步去思考,在思考中去聯想、想像、創新,"想出"實際的"行動方案"。

       在一個軍事鬥爭的場合,這七個類別的資訊(知識),是一個決策者需要的,這篇文章只能先幫你創建一個
架構,去放置決策所需的相關知識,也希望能幫助你建構戰略問題決策的知識地圖,當某個類別的知識不足時
,你能更有意識的去追索、補足知識空缺。


Reply

Use magic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申請加入會員

Points Rules

Archiver|Mobile|Strategy WarMap  

2024-3-29 08:33 GMT+8 , Processed in 0.0491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