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 War Map

 Forgot password?
 申請加入會員
戰略
Search
View: 3066|Reply: 0
Print Prev. thread Next thread

1988~1994 第一次納卡戰爭(亞美尼亞vs阿塞拜疆(亞塞拜然))

[Copy link]

148

Threads

189

Posts

193

Credits

Administrator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Jump to specified page
樓主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rst_Nagorno-Karabakh_War

翻譯者: 陶盛濤


背景
今天,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所有權在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之間存在激烈衝突。當
前的衝突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事件。在奧斯曼帝國投降前不久,俄羅斯帝國於 1917
年11 月被布爾什維克共產黨推翻。高加索地區的三個民族,亞美尼亞人,阿塞拜疆人和格
魯吉亞人,宣布成立外高加索聯邦,不過這三個民族以前就在俄羅斯帝國的統治之下,共
產黨無法容許該地區獨立於俄羅斯之外,聯邦僅存在三個月就解散了。

亞美尼亞vs阿塞拜疆戰爭
當1988年蘇聯解體前夕,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和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之間,很快在三個特
定地區爆發了戰鬥:納希切萬、贊傑祖爾(今天的亞美尼亞休尼克省和瓦約茲佐爾省)和
卡拉巴赫地區。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就這三個地區的假定邊界發生爭執。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人試圖宣布
獨立,但未能與亞美尼亞共和國的領土取得連結。 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戰敗後,
1918年12月,亞美尼亞將軍安德拉尼克·奧扎尼安率領的軍隊進入卡拉巴赫地區,前往地
區首府舒沙。1919年英軍佔領南高加索地區,英國指揮部建議安德拉尼克停止他的進攻,
並答應在巴黎和會上解決這些爭議。此後,英國暫時同意阿塞拜疆政治家霍斯羅夫·貝
伊·蘇爾塔諾夫被任命為高加索臨時總督,但堅持只應在未來的和平會議上,就該領土的
所有權做出最終決定。與此同時,舒沙大屠殺發生了。

註: 該地區的領土爭議相當複雜,甚至可追溯到百年之前,細節請看維基百科說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3%E6%99%82%E6%9C%9F

蘇聯的分割
1920 年 4 月,蘇聯第 11 集團軍入侵高加索,兩年後,高加索共和國成了蘇聯的外高加索
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此後布爾什維克成立了一個七人委員會,即高加索局(通常
稱為 Kavburo)。在未來的蘇聯統治者約瑟夫·斯大林(在格魯吉亞出生和長大)的監督下
,Kavburo 的任務是領導高加索地區的事務。  1921 年 7 月 4 日,委員會以 4 比 3 投票贊
成將卡拉巴赫分配給新成立的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一天后,Kavburo 推翻
了他的決定,投票決定將該地區留在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內。 當時蘇聯主要目
的是,挑起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之間的分歧,確保兩國相互對抗,而不是合起來對抗蘇聯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 (NKAO) 於 1923 年成立,策略性的留下 94% 的亞美尼亞人
口。不過,該地區與阿塞拜疆的經濟聯繫逆轉了這樣的連結。 卡拉巴赫的首都從舒沙遷至
漢肯迪(Khankendi),後來更名為斯捷潘納克特(Stepanakert)。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學者推測,該決定是蘇聯對“分而治之”原則的應用。 例如,這可以從
納希切萬飛地的奇怪位置看出,該飛地雖然屬於阿塞拜疆但被亞美尼亞隔開。其他人則推
測,這一決定是蘇聯政府的善意姿態,以幫助維持“與凱末爾的土耳其,維持良好關係”。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蘇聯統治期間,亞美尼亞人仍然強烈希望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與亞美尼亞
能統一,亞美尼亞共產黨的一些成員也試圖實現這一目標。 亞美尼亞共產黨第一書記阿加
西汗健(Aghasi Khanjian),曾向斯大林提交亞美尼亞人的不滿,包括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和納希切萬飛地歸還亞美尼亞。結果阿加西汗健,被人民內政委員會的副團長拉夫倫蒂·貝
利亞殺害。 亞美尼亞人堅稱,他們的民族權利受到共產黨壓制,他們的文化和經濟自由也
受到共產黨限制。

卡拉巴赫的問題復活








斯大林死後,亞美尼亞人開始表達不滿。 1963 年,大約 2,500 名卡拉巴赫亞美尼亞人簽
署了一份請願書,要求將卡拉巴赫置於亞美尼亞人的控制之下或轉移到俄羅斯。同年,斯
捷潘納克特發生了暴力衝突,導致 18 名亞美尼亞人死亡。 1965 年和 1977 年,埃里溫
(Yereva,亞美尼亞首都)發生了大規模示威,呼籲將卡拉巴赫與亞美尼亞統一。

1985 年,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Mikhail Gorbachev) 作為新任蘇聯總書記上台,並開始實施
改革蘇聯的計劃,包括兩項政策:改革(perestroika)和公開(glasnost)。雖然改革政策與蘇
聯的結構體制和經濟改革有關,但公開政策或“開放”政策給予蘇聯公民有限的自由來表達對
蘇聯體制和領導人的不滿。利用這一點,卡拉巴赫地區蘇維埃的領導人決定於 1988 年 2 月
20 日投票,贊成將自治區與亞美尼亞統一在一起。

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領導人抱怨說,該地區的學校沒有亞美尼亞語教科書,電視廣播也沒有
亞美尼亞語節目。阿塞拜疆共產黨總書記蓋達爾·阿利耶夫,試圖對該地區進行廣泛的“阿塞
拜疆化”,希望增加居住在該地區的阿塞拜疆人的影響力和數量。同時減少納戈爾諾-卡拉巴
赫的亞美尼亞人口。

註: 1989年11月29日人口數中有76%的亞美尼亞人,23%的亞塞拜然人,以及少數的俄羅
斯人與庫爾德人。

1988 年 2 月,亞美尼亞並在埃里溫舉行工人罷工,要求與飛地(卡拉巴赫)統一。這場運動
是由受歡迎的亞美尼亞政治人物帶頭發起的。俄羅斯知識界的一些成員也表示支持亞美尼
亞人,包括當時的異議份子安德烈·薩哈羅夫。 這促使阿塞拜疆於 1988 年 2 月 19 日(亞
美尼亞集會的第七天)在巴庫(阿塞拜疆首都)舉行反抗議活動。詩人巴赫蒂亞爾·瓦哈布扎
德(Bakhtiyar Vahabzadeh)和歷史學家蘇萊曼·阿利亞羅夫(Suleyman Aliyarov)在阿塞拜疆報
紙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宣示卡拉巴赫地區在歷史上是阿塞拜疆的領土。

1988 年 2 月 20 日,卡拉巴赫地區性的蘇維埃領導人投票贊成將自治區與亞美尼亞統一,
決議如下:
歡迎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區工人要求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和亞美
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表現出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亞美尼亞人民的願望
的深刻理解,並解決移交問題的願望。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區從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
義共和國轉移到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時與蘇聯最高蘇維埃說情,就該地區
從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轉移到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問題達成積極
解決。

2 月 24 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區黨委書記兼阿塞拜疆效忠者鮑里斯·克沃爾科夫被免
職。

2 月 26 日,戈爾巴喬夫會見了卡拉巴赫運動的兩位領導人佐裡·巴拉揚(Zori Balayan)和席
爾瓦·卡普提基揚(Silva Kaputikyan),要求他們暫停一個月的示威活動。當天晚上他們返回
亞美尼亞時,卡普蒂基揚告訴人群“亞美尼亞人[已經]勝利了”,儘管戈爾巴喬夫沒有做出任
何具體的承諾。根據斯萬特康奈爾的說法,這是試圖向莫斯科施壓的一種方式。

3 月 10 日,戈爾巴喬夫表示,根據蘇聯憲法第 78 條,共和國之間的邊界不會改變。戈爾
巴喬夫說,蘇聯其他幾個地區也都渴望領土變化,因此重新劃定卡拉巴赫的邊界將開創一
個危險的先例。雖然亞美尼亞人不喜歡1921年高加索局(Kavburo)的決定,並認為他們正在
使用自決原則(蘇聯憲法也授予的權利)糾正歷史錯誤。不過,阿塞拜疆人並沒有自願放棄
卡拉巴赫的領土,因此和戈爾巴喬夫的立場一致。

阿斯克蘭與蘇姆蓋特








居住在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很快就爆發了種族內訌。據稱早在 1987 年底,
亞美尼亞人占多數的加潘(Ghapan)和梅格里(Meghri)村的阿塞拜疆人,由於他們與亞美尼亞
鄰居之間的緊張關係,被迫離開家園。在後來的採訪中,兩個村莊的村長否認當時存在著
這種的緊張局勢,也沒有任何文件可以證明有強制驅逐的行動。

1988 年 2 月 20 日,據稱亞美尼亞人強奸了斯捷潘納克特醫院的兩名阿塞拜疆實習女學生
。 1988 年 2 月 22 日,有傳言說,阿塞拜疆人在斯捷潘納克特被殺害,傳言雖遭政府當局
的駁斥,不過還是有數千名來自阿格達姆的憤怒阿塞拜疆人,向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遊行。
警察和武裝的亞美尼亞村民在阿斯克蘭(Askeran)鎮(位於斯捷潘納克特和阿格達姆之間的
道路上)附近與遊行的阿塞拜疆人碰面,導致了直接對抗。雙方都有無數的人受傷,可能是
意外或由於爭吵,兩名阿塞拜疆青年喪生。其中一個很可能被當地警察射殺(可能是阿塞拜
疆裔的警察)。1988 年 2 月 27 日,蘇聯副檢察長亞歷山大·卡圖舍夫在巴庫中央電視台發
表講話時報告說,“阿格達姆地區的兩名居民成為謀殺的受害者”,並說出了兩個年青人的穆
斯林名字。

阿斯克蘭衝突是蘇姆蓋特(蘇姆蓋特是阿塞拜疆的大都市,靠近裏海邊,巴庫的上方)大屠
殺的前奏,蘇姆蓋特的情緒因為卡拉巴赫危機而沸騰到高點。在 2 月 27 日開始的一系列
抗議活動中,群眾的行為變得更加醜陋。在集會上,來自亞美尼亞加潘村的阿塞拜疆難民
,指責亞美尼亞人的“謀殺和暴行”。 據蘇聯媒體報導,許多發言者都是特工挑釁者。 幾
小時內,蘇姆蓋特開始了針對亞美尼亞居民的大屠殺。根據蘇聯官方統計數據,大屠殺
導致 32 人死亡(26 名亞美尼亞人和 6 名阿塞拜疆人),儘管許多亞美尼亞人認為真實
數字沒有報導出來。在大屠殺之後,蘇姆蓋特幾乎所有的亞美尼亞人都離開了這座城市
。在三天的暴力事件中(沒有警察或當地政府機構的干預),亞美尼亞人在蘇姆蓋特的
街道上,甚至他們的公寓內遭到毆打、強姦、肢解和殺害,直到3 月 1 日蘇聯武裝部隊
進入該市並鎮壓了大部分的騷亂。他們被殺的方式在亞美尼亞人中迴盪,喚起了亞美尼
亞人1915年種族滅絕的記憶。

註: 指鄂圖曼土耳其政府於1915年至1917年間,對其轄境內亞美尼亞人的種族屠殺。受害
者達150萬之眾。

1988年3月23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拒絕了亞美尼亞人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轉移給亞美尼亞
的要求。軍隊被派往埃里溫,以防止對這一決定的抗議。戈爾巴喬夫試圖穩定該地區的努力
,但無濟於事,因為雙方都同樣的頑固。在亞美尼亞,人們堅信納希切萬地區(阿塞拜疆的
飛地)發生的事情將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重演:在被蘇聯統治之前,它的人口有 40% 亞美
尼亞人;但到了1980 年代,納希切萬飛地的亞美尼亞人口幾乎不存在。

註: 目前2021年,納希切萬的人口約44萬人,99.6%為阿塞拜疆人。納希切萬飛地的人口已
經變成阿塞拜疆人佔絕對多數。

種族暴力
儘管戈爾巴喬夫出面調停,亞美尼亞人拒絕讓這個問題平息,戈爾巴喬夫承諾提供 4 億
盧布的包裹計劃,在卡拉巴赫地區導入亞美尼亞語教科書和電視節目。與此同時,阿塞拜
疆也不願將任何領土割讓給亞美尼亞。 1988 年 12 月 7 日亞美尼亞發生毀滅性的地震,
列寧納坎(現久姆裡Gyumri)和斯皮塔克鎮(Spitak)夷為平地,估計有 25,000人喪生 。然
而,當新成立的卡拉巴赫委員會的 11 名成員,包括亞美尼亞未來的總統列文·特-彼得羅相
(Levon Ter-Petrosyan),在隨後的地震混亂中被莫斯科官員監禁,衝突再次醞釀。這種行
為使亞美尼亞和克里姆林宮之間的關係緊張;亞美尼亞人對戈爾巴喬夫失去了信心,更加
鄙視他,因為他在抗震救災工作中的處理方式,無法讓亞美尼亞人認同,他對納戈爾諾-
卡拉巴赫的強硬立場也不對亞美尼亞退讓。

在蘇姆蓋特大屠殺之後的幾個月裡,居住在阿塞拜疆的亞美尼亞人和居住在亞美尼亞的阿
塞拜疆人都被迫放棄家園,強迫進行人口交換。 據阿塞拜疆政府稱,1988 年 11 月 27 日
至 29 日期間,33 名阿塞拜疆人在 斯皮塔克、谷家克(Gugark) 和斯捷帕納萬(Stepanavan)
被殺,216 人在 1987 年至 1989 年期間被殺。據阿塞拜疆歷史學家員阿里夫尤努索夫(Arif
Yunusov) 稱,同年 11 月,亞美尼亞瓦爾坦(Vartan)村有 20 名阿塞拜疆人據報被燒死。
據亞美尼亞消息來源稱,1988 年至 1989 年期間被殺害的阿塞拜疆人為 25 人。

種族衝突也蔓延到阿塞拜疆的各個城市,包括 1988 年 12 月在基洛瓦巴德(現在的佔賈
Ganja,阿塞拜疆第三大城市,人口33萬(2021))和納希切萬飛地,當蘇聯軍隊再次阻止針對
亞美尼亞人的襲擊時,有 7 人(其中包括 4 名士兵)被殺,數百人受傷。 在衝突的頭兩年
有多少人被殺,估計不同。阿塞拜疆政府聲稱在亞美尼亞有 216 名阿塞拜疆人被殺,而研
究人員阿里夫尤努索夫認為僅在 1988 一年,阿塞拜疆人就將 127 人遇難。《時代》雜誌
1989 年 10 月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自 1988 年 2 月以來,估計有 100 多人在亞美尼亞和
阿塞拜疆被殺。

黑色一月
種族衝突開始對兩國人口造成影響,迫使阿塞拜疆境內的大多數亞美尼亞人逃往亞美尼亞,
而亞美尼亞境內的大多數阿塞拜疆人則逃往阿塞拜疆。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局勢已經失控
,以至於 1989 年 1 月莫斯科中央政府暫時直接控制了該地區,此舉受到了許多亞美尼亞人
的歡迎。 1989 年 9 月,阿塞拜疆人民陣線 (APF)的政黨領導人及其不斷增加的支持者設法
,對亞美尼亞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的鐵路實施封鎖,有效地削弱了亞美尼亞的經濟,
因為 85% 的貨物通過鐵路運輸到達,儘管一些人聲稱這是對亞美尼亞當年早些時候對納希
切萬飛地禁運的回應。當時納希切萬飛地的禁運,部分原因是亞美尼亞(民兵)武裝分子襲擊
了進入亞美尼亞火車上的阿塞拜疆火車乘務員。

1990 年 1 月,另一場針對巴庫市(阿塞拜疆首都)的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迫使戈爾巴喬夫
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從蘇聯內政部派兵恢復秩序。在阿塞拜疆不斷興起的獨立運動中,
戈爾巴喬夫派遣軍隊對這些抗議、遊行進行了猛烈的鎮壓,但因為蘇聯共產黨政權越來越接
近崩潰。 1990 年 1 月 20 日午夜,蘇聯軍隊接到佔領巴庫市的命令。城市居民看到坦克在
凌晨 5 點左右開進來,據說他們是第一批開火的部隊。來自蘇聯軍事檢察院的獨立委員會
《盾牌報告》駁回了軍方要求還擊的說法,他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在通往巴庫的道路
上,設置路障的人是有武裝的。 巴庫市實行宵禁,士兵與激烈的阿塞拜疆人民陣線之間,經
常發生暴力衝突,最終導致 120 名阿塞拜疆人和 8 名 內政部士兵在巴庫市死亡。在此期間
,阿塞拜疆共產黨垮台,後面派遣的內政部軍隊,更多是為了保持共產黨的執政,而不是保
護該市的亞美尼亞人口。這個被稱為“黑色一月”的事件,也使阿塞拜疆與蘇聯中央政府之間
的關係緊張。

哈薩克區(阿塞拜疆)的戰鬥
蘇聯時代阿塞拜疆在亞美尼亞境內有幾個飛地:西北部的尤哈里·阿斯基帕拉(Yukhari
Askipara)、巴爾胡達爾利(Barkhudarli)、搜芙露(Sofulu),以及納希切萬(Nakhchivan)飛地
,還有納希切萬飛地中的卡爾基(Karki)飛地(卡爾基飛地隸屬於納希切萬自治州,但事實
上和納希切萬中間的聯繫又被亞美尼亞領土分割,目前被亞美尼亞實質控制)。 1990 年初
,亞美尼亞巴加尼斯(Baghanis)這個邊境村莊的道路,會遭到阿塞拜疆民兵的例行襲擊。
與此同時,亞美尼亞軍隊則會襲擊亞美尼亞領土內的這些阿塞拜疆飛地,以及阿塞拜疆本
土的哈薩克區和薩達拉克區的邊境村莊。 1990 年 3 月 26 日,幾輛載有亞美尼亞準軍事
人員的汽車,抵達亞美尼亞邊境村莊巴加尼斯。黃昏時分,他們越過邊界襲擊阿塞拜疆村
莊巴加尼斯艾魯姆(Bağanis Ayrum)。大約 20 所房屋被燒毀,8 到 11 名阿塞拜疆村民被
殺。在他們被燒毀的房屋的廢墟中,發現了一家庭的屍體,包括嬰兒。當蘇聯內政部部隊
抵達巴加尼斯艾魯姆時,襲擊者已經逃離。

8 月 18 日,阿塞拜疆人觀察到亞美尼亞武裝分子在邊境附近大量聚集。第二天,亞美尼
亞國民軍的部隊轟炸了阿塞拜疆村莊最加村(Yuxarı Əskipara)、巴加尼斯艾魯姆、下村
(Aşağı Əskipara) 和夸思古阿林母(Quşçu Ayrım),據目擊者稱,他們使用了火箭榴彈和迫
擊砲。第一次攻擊被擊退,但隨著來自埃里溫的增援部隊,亞美尼亞軍隊最終奪取最加村
和巴加尼斯艾魯姆。 8 月 20 日,在尤里·沙塔林少將指揮下的蘇聯軍隊的坦克、高射砲和
武裝直升機進入衝突區,並在當天將亞美尼亞人趕走了。 據蘇聯內政部稱,一名內務部官
員和兩名警察被殺,九名士兵和十三名居民受傷。據亞美尼亞媒體報導,有 5 名武裝分子
被打死,25 人受傷;據阿塞拜疆媒體報導,阿塞拜疆居民大約有 30 人被殺,100 人受傷


"環"行動
1991 年初,戈爾巴喬夫總統舉行了一場名為《聯盟條約》的全國性特別公投,決定蘇聯
各加盟共和國是否繼續在一起。。亞美尼亞和其他五個共和國則抵制公投(亞美尼亞於
1990 年 8 月 23 日宣布從蘇聯獨立),而阿塞拜疆則投票遵守該條約。同時蘇聯的最高
蘇維埃也進行改選,新當選的人有非共黨的領導者,如俄羅斯的鮑里斯·葉利欽(戈爾巴
喬夫仍然是蘇聯總統)、亞美尼亞人的列馮·特爾-彼得羅相(曾當選亞美尼亞第一任總統)
和阿塞拜疆的阿亞茲·穆塔利博夫(阿塞拜疆最後一任共黨書記,阿塞拜疆獨立後第一任總
統)。

由於卡拉巴赫的許多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開始集結武器(在卡拉巴赫各地藏匿武器)
以自衛,穆塔利博夫求助戈爾巴喬夫想請蘇聯發起聯合軍事行動,以解除該地區亞美尼亞
武裝分子的武裝。稱為"環"行動,蘇聯軍隊與當地的阿塞拜疆特殊警察部隊聯合行動,強
行驅逐居住在邵武勉(Shahumyan)地區的亞美尼亞人。行動使用地面部隊、軍隊、裝甲車
和大砲。亞美尼亞平民的驅逐,被國際人權組織認為嚴重侵犯人權。

蘇聯和亞美尼亞政府官員都認為“環行動”是一種恐嚇亞美尼亞民眾放棄統一要求的方法。
事實證明,該行動適得其反,暴力只會加強亞美尼亞人的信念,亞美尼亞人認知到解決卡
拉巴赫衝突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武裝抵抗。亞美尼亞抵抗志願者開始組建小規模的志願者分
隊。

第一次調解和平的嘗試
1991 年 9 月,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和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開始
了第一次和平調解工作。 9 月 20 日至 23 日在巴庫、佔賈、斯捷潘納克特(漢肯迪)和
埃里溫舉行和談後,雙方在俄羅斯城市熱列茲諾沃茨克同意簽署熱列茲諾沃茨克條約,說
明尊重雙方的領土完整、不干涉主權、國家內政、尊重公民權利。該協議由葉利欽、納扎
爾巴耶夫、穆塔利博夫(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後一位領袖,阿塞拜疆共產黨第
一書記和阿塞拜疆獨立後首任總統)和特爾-彼得羅西安(亞美尼亞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簽
署。由於阿塞拜疆的特殊警察部隊 9 月下旬在斯捷潘納克特和查帕爾的持續攻擊和暴行,
和平努力停止了。條約破滅的最後一擊是阿塞拜疆 Mi-8 直升機在卡拉巴赫馬圖尼(Martuni)
區卡拉肯德(Karakend)村附近被擊落,機上有一個由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觀察員和阿塞拜
疆高級官員組成的和平調解小組。

蘇聯瓦解前的衝突
1991 年底,亞美尼亞民兵發動攻勢,奪回阿塞拜疆特殊警察於 1991 年 5 月至 7 月占領
的亞美尼亞人居住的村莊。離開這些村莊前,阿塞拜疆部隊在某些情況下將它們燒毀。據
總部位於莫斯科的人權組織宣稱,與此同時,由於亞美尼亞武裝部隊的襲擊,阿塞拜疆
邵武勉(Shahumian)、哈德魯特(Hadrut)、馬爾塔克特(Martakert)、阿斯克蘭和馬圖尼
等地區的阿塞拜疆村莊,有數千名居民不得不離開他們的家。一些村莊(例如伊梅列季
(Imereti) 和熱文(Gerevent))則被武裝分子燒毀。也曾發生過針對平民的嚴重暴力事件(
特別是在梅沙利(Meshali)村)。

從1991年底,阿塞拜疆方面開始反攻,亞美尼亞方面則以阿塞拜疆村莊為目標。據紀念館
文獻,阿塞拜疆軍隊經常轟炸斯捷潘納克特。馬利貝利(Malibeyli)和葛區拉(Gushchular) 村
,則遭到亞美尼亞人的襲擊,房屋被燒毀,數十名平民喪生。雙方都指責對方利用村莊作
為戰略性的集結點,隱藏砲兵陣地。 12 月 19 日,蘇聯內政部的部隊開始從納戈爾諾-卡拉
巴赫撤出,並於 12 月 27 日完成。隨著蘇聯解體和內政部軍隊撤出納卡拉巴赫,衝突地區
局勢變得無法控制。

缺乏武器
1991 年底,隨著蘇聯解體,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雙方都試圖從位於自己境內各地的軍事
庫存處獲取武器。最初的優勢傾向於阿塞拜疆。在冷戰期間,蘇聯為了保衛高加索地區,
概述了一項戰略,如果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從西方入侵,高加索地區(阿塞拜疆、亞美尼
亞)將成為戰區,有三個師駐紮在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沒有機場,而阿塞拜
疆則有五個師和五個軍用機場。此外,與阿塞拜疆的 10,000 輛火車車廂的彈藥相比,亞
美尼亞擁有大約 500 輛火車車廂的彈藥。


隨著蘇聯內政部的部隊撤出,他們給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留下了大量彈藥庫存和封
存的裝甲車。三年前,戈爾巴喬夫最初派出的政府軍來自蘇聯的其他加盟共和國,許多
人不願再留下。留下的大多數是貧窮的年輕士兵,許多人只是將他們的武器賣給任何一
方以換取現金甚至伏特加酒,有些甚至試圖出售坦克和裝甲運兵車(APC)。不安全的武
器倉庫導致雙方都將戈爾巴喬夫的政策歸咎於衝突的最終原因。 據阿塞拜疆外交部於
1993 年 11 月報告,阿塞拜疆人購買了大量這些車輛,在權力真空期間,阿塞拜疆已購
買了 286 輛坦克、842 輛裝甲車和 386 門大砲。黑市也出現了進口的西方武器。

大多數武器都是俄羅斯製造的或來自華沙公約集團國家;雙方各自發揮創意進行了武器
收集。阿塞拜疆從土耳其、以色列和許多阿拉伯國家獲得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和物資。 亞
美尼亞僑民在戰爭期間則向亞美尼亞提供了大量援助,甚至設法推動美國國會立法,通
過一項名為《自由支持法》的法案,以回應阿塞拜疆對亞美尼亞的封鎖,1992年完全禁
止美國向阿塞拜疆提供軍事援助。 雖然阿塞拜疆指責俄羅斯人最初幫助亞美尼亞人,但
據說“該地區的阿塞拜疆戰士蘇聯軍事武器[的裝備]比他們的對手好得多。”

隨著戈爾巴喬夫於 1991 年 12 月 25 日辭去蘇聯總統職務,包括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
和俄羅斯在內的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蘇聯於 1991 年 12 月 31 日不復存在。這次解體
讓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升級為全面戰爭的任何障礙都被清除。一個月前,即 11 月 26 日
,阿塞拜疆議會才剛取消了卡拉巴赫作為自治區的地位,並將其首都更名為"贊坎迪"
(Xankandi)。作為回應,12 月 10 日,卡拉巴赫地區的議會領導人在卡拉巴赫舉行了全民
投票(當地阿塞拜疆社區抵制),亞美尼亞人以壓倒多數投票支持卡拉巴赫地區獨立。
1992年1月6日,卡拉巴赫地區宣布脫離阿塞拜疆獨立。另外成立獨立於阿塞拜疆的國家。

蘇聯內政部部隊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撤出只是暫時的。到 1992 年 2 月,前蘇聯加盟
共和國又合併成為獨立國協 (CIS)。雖然阿塞拜疆沒有加入,但亞美尼亞擔心土耳其
可能在不斷升級的衝突中入侵亞美尼亞,所以加入了獨立國協,想將國家置於該組織的
“集體安全保護傘”之下。 1992 年 1 月,獨立國協部隊在斯捷潘納克特建立了新的總部
,並在維和行動中發揮了一些作用,將舊的部隊納入其中,包括第 366 摩托化步兵團和
蘇聯第 4 集團軍的一些單位。

建立軍隊
在環行動中,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各自招募了數千名志願者加入各自的臨時軍隊,亞
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之間的零星戰鬥愈演愈烈。在亞美尼亞,當時流行的談論話題是
崇拜安德拉尼克·奧扎尼亞 (Andranik Ozanian) 和加雷金·恩茲德 (Garegin Nzhdeh),他
們是 19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與奧斯曼帝國和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作戰的英雄。除了政府
徵募 18 至 45 歲的男性外,許多亞美尼亞人還自願參加戰鬥並組建了多個 40 人的小分
隊,這些小分隊由一名中校指揮。最初,這些人是自己從事戰鬥,在攻擊或防禦時很少
受到任何監督。直接不服從上級是很常見的。戰鬥時,有許多人根本沒有出現。死去士
兵的屍體被洗劫,裝甲車的柴油也不見了,黑市上充滿了盜用的軍用品。

許多亞美尼亞婦女加入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軍隊,參加戰鬥並擔任輔助角色,例如
提供救護戰場上受傷的士兵。

阿塞拜疆軍隊剛開始的運作方式也大致相同。不過它在戰爭的頭幾年組織的比較好。
蘇聯解體後的頭幾個月,阿塞拜疆政府也進行了征兵,許多阿塞拜疆人熱情地應徵入
伍。阿塞拜疆的國民軍大約有30,000 名士兵、近 10,000 名的準軍事部隊(OMON,特
殊警察部隊)和數千名來自人民陣線(政黨)的志願者組成。富裕的阿塞拜疆人蘇雷特·胡
賽諾夫 (Suret Huseynov) 甚至也組建了自己的軍事旅,即阿塞拜疆陸軍第 709 旅,並
從蘇聯第 23 摩托化步兵師的軍火庫中購買了許多武器和車輛。 伊斯甘達爾·哈米多夫
(Isgandar Hamidov)的伯茲奎特(或灰狼旅)也動員起來採取行動。阿塞拜疆政府還利
用裏海及其附近的油田資產獲得的收入,投入大量資金從其他國家僱傭僱傭軍。

前蘇聯軍隊也向兩邊提供服務。例如,在亞美尼亞服役的最著名軍官之一,是前蘇聯
將軍阿納托利·齊內維奇(Anatoly Zinevich),他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呆了五年(1992-
1997),並參與了亞美尼亞軍隊許多行動的規劃和實施。戰爭結束時,他擔任阿爾薩
赫共和國武裝部隊參謀長。 1993 年至 1994 年期間,每個參與衝突的(國家)實體擁有
的人力和軍用車輛的估計數量為:





因為當時亞美尼亞還沒有與俄羅斯簽訂集體安全條約(1997 年和 2010 年晚些時候簽
署),當時那個區域也還沒有那種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亞美尼亞不得不自己保護與土耳
其的邊界。在戰爭期間亞美尼亞共和國的大部分軍事人員和裝備留在亞美尼亞 - 土耳
其邊界,預防土耳其的可能侵略。

在總體軍事比較中,亞美尼亞 17 至 32 歲年齡層有資格服兵役的男子總數為 550,000
,而在阿塞拜疆則為 130 萬。雙方的大多數人都曾在蘇聯軍隊服役,因此在衝突之前
都有某種形式的軍事經驗,包括在阿富汗執行任務。在卡拉巴赫亞美尼亞人中,大約
60% 曾在蘇聯軍隊服役。大多數阿塞拜疆人在蘇聯軍隊服役期間經常受到歧視,並
被降級到工兵營而不是戰鬥部隊工作。儘管在阿塞拜疆建立了兩所軍官學院,包括一
所海軍學校,但缺乏這種軍事經驗是導致阿塞拜疆對戰爭毫無準備的一個因素。阿塞
拜疆軍隊得到阿富汗指揮官古爾布丁·希克馬蒂亞爾( 創立阿富汗伊斯蘭黨,反抗蘇聯
入侵的阿富汗人,兩任阿富汗總理)的協助。外國雇傭兵的招募主要是由阿富汗人法茲
勒·哈克·穆賈希德(Fazle Haq Mujahid,有名的反抗蘇聯入侵的阿富汗人)在白沙瓦(巴
基斯坦)進行的,幾個任務小組被派往阿塞拜疆執行不同的任務。

砲擊斯捷潘納克特
1991-1992 年冬天,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首府斯捷潘納克特被阿塞拜疆軍隊封鎖,該
市的許多平民目標被大砲和飛機故意轟炸。封鎖期間對斯捷潘納克特和鄰近的亞美尼
亞人控制的城鎮和村莊,進行轟炸造成了廣泛的破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內政部長聲
稱 1991 年 10 月至 1992 年 4 月期間有 169 名亞美尼亞人死亡。 阿塞拜疆在轟炸期
間使用了 BM-21 Grad 多管火箭系統等武器。不分青紅皂白的砲擊和空襲恐嚇平民,
並摧毀了許多民用建築,包括住宅、醫院和其他非軍事目標。

人權觀察報告說,阿塞拜疆武裝部隊用來轟炸斯捷潘納克特的主要基地是霍賈利鎮
(Khojaly)和舒沙鎮。 1992 年 2 月,霍賈利被亞美尼亞軍和獨立國協第 366 團的混
合部隊佔領。據國際觀察員稱,霍賈利被占領後,成為第一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
期間發生的最大規模種族屠殺的地點。人權觀察估計,至少有 161 名阿塞拜疆平民以
及一些手無寸鐵的沒有戰鬥力的人在逃離該鎮時被殺。幾個月後,兩軍僵持終於解除,
也就是 1992 年 5 月,亞美尼亞軍隊奪取了舒沙,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早期的亞美尼亞軍進攻
霍賈利
1992 年 1 月 2 日,阿亞茲·穆塔利博夫就任阿塞拜疆總統。新成立的亞美尼亞共和國,
公開否認他們向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分離主義者提供武器、燃料、食品或其他後勤保
障。亞美尼亞總統特爾-彼得羅相後來承認,他們有提供後勤補給並支付分離主義者的
薪水,但否認派任何亞美尼亞國民參加戰鬥。亞美尼亞面臨著阿塞拜疆共和國的嚴重封
鎖,以及來自鄰國土耳其的壓力,土耳其決定與阿塞拜疆站在一起並與它建立更密切的
關係。 2 月初,阿塞拜疆村莊馬利貝利(Malıbəyli,舒沙區的村落)和阿格達班(Agdaban
,卡爾巴賈爾區村落)被征服,他們的居民被驅逐,導致至少 99 名平民死亡和 140
人受傷。

亞美尼亞與卡拉巴赫的唯一陸地連接是通過狹窄多山的拉欽走廊,在道路開閉前,當
時只有直升機能抵達。卡拉巴赫地區唯一的機場位於首都斯捷潘納克特以北 7 公里
(4 英里)的霍賈利小鎮,這個小鎮估計人口為 6,000-10,000 人。霍賈利一直是一個
阿塞拜疆的砲兵基地,從那裡向首都斯捷潘納克特的平民目標發射 GRAD 多管火箭:
在某些日子裡,多達 400 枚 GRAD 火箭彈落在亞美尼亞的多層公寓上。據報導, 2 月
下旬,亞美尼亞軍隊就即將可能發生的襲擊發出警告,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阿塞拜
疆人停止從霍賈利砲擊,否則他們將佔領該鎮。

到 2 月下旬,霍賈利基本上已被包圍切斷。 2 月 26 日,亞美尼亞軍隊在獨立國協第
366團的一些裝甲車的幫助下,發動了攻勢以奪取霍賈里。根據阿塞拜疆方面的說法,
以及其他來源的確認(包括人權觀察組織和亞美尼亞主要指揮官蒙特梅爾科尼安的傳記
,由他的兄弟記錄和出版), 在亞美尼亞軍隊佔領霍賈利後,他們殺害了數百名從該
鎮撤離的平民。亞美尼亞軍隊本來表示,他們將襲擊這座城市,並留下一條陸地走廊
供他們逃跑。當攻擊開始時,進攻的亞美尼亞軍隊的人數,超過並壓倒了與平民一起
試圖向北撤退到阿格達姆(Agdam)的防御者。霍賈利機場跑道被故意破壞,使其暫時
無法使用。攻擊部隊隨後追擊那些從走廊逃跑的人,並向他們開火,殺死了數十名平
民。面對國際團體蓄意屠殺平民的指控,亞美尼亞政府官員否認發生了屠殺,並聲稱
其目的是消滅霍賈利的炮兵陣地。

死亡的平民數量並不確定,但保守估計人數為 485。 據阿塞拜疆當局稱,2 月 25 日
至 26 日事件期間,傷亡人數為 613 名平民,其中有 106 名婦女和 83 名兒童。 1992
年 3 月 3 日,波士頓環球報報導,在四年的衝突中,有 1,000 多人被殺。它援引霍賈
利地區的阿塞拜疆少校埃爾瑪·馬梅多夫(Elmar Mamedov)的話說,另外還有 200 多人
失踪,300 人被扣為人質,200 人在戰鬥中受傷。人權組織赫爾辛基觀察組織 1992 年
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他們的調查發現,阿塞拜疆的 OMON (特殊警察部隊)和“仍然穿
著制服,有些還拿著槍的民兵,穿插在平民群眾中”,這可能就是原因。為什麼亞美
尼亞軍隊會向他們開火的原因。

由於霍賈利的防禦不善和居民安全問題,在 APF(阿塞拜疆人民陣線)的壓力下,穆塔
利博夫(阿塞拜疆獨立後第一任總統)被迫向阿塞拜疆國民議會提交辭呈。

佔領舒沙
1992 年 1 月 26 日,駐紮在舒沙的阿塞拜疆軍隊包圍並襲擊了附近的亞美尼亞卡林
塔克村(位於舒沙到斯捷潘納克特的路上),企圖奪取它。這次行動由阿塞拜疆當時
的國防部長塔傑丁·梅赫季耶夫(Tajedin Mekhtiev) 負責,這個行動是未來對斯捷潘納
克特的襲擊的前置準備。但由於村民和亞美尼亞戰士的強烈抵抗,行動失敗了。梅赫
季耶夫遭到伏擊,多達 70 名阿塞拜疆士兵死亡。在這場慘敗之後,梅赫季耶夫離開
了舒沙地區並被免去國防部長職務。

3 月 28 日,阿塞拜疆軍隊部署攻擊斯捷潘納克特,從長沙村出發襲擊了卡爾基亞漢
村上方的亞美尼亞陣地。第二天下午,阿塞拜疆部隊在靠近村落的地方佔據了陣地,
但很快被亞美尼亞人擊退。

在霍賈利被佔領後的幾個月裡,堅守在舒沙最後一個強固陣地(堡壘)的阿塞拜疆指揮
官開始用 GRAD 火箭發射器對斯捷潘納克特進行大規模砲擊。到 4 月,砲擊迫使住
在斯捷潘納克特的 50,000 人居民中的許多人到地下掩體和軍事堡壘尋求避難。面對
城市外圍地區的地面入侵,亞美尼亞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軍事領導人組織了一個攻
勢,以抵銷這些入侵行動。

5 月 8 日,一支數百名亞美尼亞軍隊在坦克和直升機的陪同下襲擊了舒沙。鎮上的街
道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雙方都有數百人喪生。儘管阿塞拜疆軍隊人數和火力都超過
亞美尼亞人,但亞美尼亞軍還是設法佔領了該鎮並迫使阿塞拜疆人於 5 月 9 日撤退。

舒沙的被佔領在鄰國土耳其引起了強烈共鳴。亞美尼亞在宣布脫離蘇聯獨立後,土耳
其與亞美尼亞的關係本來得到了改善。由於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 - 卡拉巴赫地區的佔
領土地後,它們的關係又逐漸惡化。土耳其總理蘇萊曼·德米雷爾表示,他的人民群情
激憤,要求土耳其干預和援助阿塞拜疆。但德米雷爾反對這種干預,稱土耳其參戰將
引發更大的回教穆斯林-基督教衝突(土耳其絕大多數是穆斯林)。

土耳其從未向阿塞拜疆派遣軍隊,但確實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和顧問。 1992 年 5
月,獨聯國協的軍事指揮官葉夫根尼·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到西方國家訪問,他發出警
告(特別是美國),不要干預高加索地區的衝突,稱這會將“我們(美、英、蘇)置於第三
次世界大戰的邊緣,這是不允許的“。

由沙米爾·巴薩耶夫 (Shamil Basayev) 領導的車臣特遣隊是參與衝突的單位之一。據
阿塞拜疆上校阿澤·魯斯塔莫夫(Azer Rustamov)稱,1992 年,“在沙米爾·巴薩耶夫
和薩爾曼·拉杜耶夫領導的這些戰鬥中,數百名車臣志願者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幫助。
” 巴薩耶夫據說是最後離開舒沙的戰士之一。據俄羅斯新聞報導,巴薩耶夫後來表示,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和他的營只輸過一次,這次失敗是在卡拉巴赫與“達什納克營”的
戰鬥中。他後來說,他從衝突中撤出了他的部隊,因為戰爭似乎更像是為了民族主義而
不是為了宗教。由於阿布哈茲戰爭中他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巴薩耶夫在阿布哈茲戰爭期
間接受了俄羅斯格魯烏(總參謀部情報部)的直接軍事訓練。其他車臣人也接受了格魯烏
的戰爭訓練。在第一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中,許多在阿布哈茲戰爭中為俄羅斯人作
戰的車臣人現在為阿塞拜疆作戰。

砲擊拉欽
舒沙的失去導致阿塞拜疆議會將責任歸咎於當時的阿塞拜疆代理總統雅庫布·馬馬多夫
(Yaqub Mammadov),並清除了穆塔利博夫丟失霍賈利的責任,並於 1992 年 5 月 15
日恢復了穆塔利博夫的總統職位,還延期該年 6 月舉行的議會選舉。 許多阿塞拜疆人
將此視為政變。當時的阿塞拜疆議會主要由共產主義前政權的領導人組成,霍賈利和舒
沙的失陷,反而導致了進一步的自由選舉。

為了讓局勢有利,亞美尼亞軍隊於 5 月 18 日發動攻勢,攻占分隔亞美尼亞和納戈爾諾
-卡拉巴赫的狹窄走廊中的拉欽市。這座城市被阿塞拜疆嚴密防守,第二天,亞美尼亞軍
隊控制了該鎮,清除(趕走)了所有剩餘的阿塞拜疆人,並開闢了與亞美尼亞連接起來的
道路。拉欽的占領隨後允許一條陸路路線與亞美尼亞本土相連,供應車隊開始從拉欽山
區跋涉到卡拉巴赫。

失去拉欽是對穆塔利博夫政權的最後一擊。儘管穆塔利博夫禁止,民眾仍有示威活動,
人民陣線的激進人士發動了武裝政變。隨著政治反對派佔領巴庫的議會大樓,以及機場
和總統辦公室,政府軍與人民陣線支持者之間的戰鬥升級。 1992 年 6 月 16 日,阿布
法茲·埃爾奇貝當選為阿塞拜疆新領導人,阿塞拜疆人民陣線(黨)的許多政治領導人當選
為議會議員。煽動者抨擊穆塔利博夫是卡拉巴赫戰爭中,一個沒有奉獻精神和軟弱的領
導人。 埃爾奇貝堅決反對接受俄羅斯人的任何幫助,而且支持與土耳其建立更密切的關
係。

戰鬥還蔓延到納希切萬飛地,1992 年 5 月亞美尼亞軍隊砲擊納西切萬飛地。

升高
1992.06的阿塞拜疆攻勢
1992 年 6 月 12 日,阿塞拜疆軍隊與胡賽諾夫軍事旅使用大量坦克、裝甲運兵車和攻
擊直升機,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北部相對無人看守的沙胡米安地區發動為期三天的攻
勢。收回最初由亞美尼亞軍隊控制的邵武勉(Shahumian)地區的幾十個村莊。阿塞拜疆
軍進展順利的一個原因是,這地區由自亞美尼亞志願者分隊負責,他們在拉欽占領後,
放棄了他們陣地並返回他們的家園。攻勢促使亞美尼亞政府公開威脅阿塞拜疆將公開干
預,並協助在卡拉巴赫地區戰鬥的分離主義分子。

阿塞拜疆進攻的規模促使亞美尼亞政府公開威脅將直接干預。這次襲擊也迫使亞美尼亞
軍向南撤退到斯捷潘納克特,在那裡,亞美尼亞軍的卡拉巴赫指揮官開始考慮,如果
阿塞拜疆軍不停止進攻,他必須要摧毀馬爾塔克特地區的一座重要水電大壩。因為阿塞
拜疆襲擊部隊奪回了近一半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估計有30,000 名亞美尼亞難民逃到
斯捷潘納克特。然而,當他們的裝甲車輛被亞美尼亞武裝直升機阻止時,阿塞拜疆人的
推進停止了。

1992 年 6 月 18 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NKR)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8 月 15 日,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國防委員會成立,由羅伯特·科恰良 (Robert Kocharyan) 和後
來的塞爾日·薩爾基相 (Serzh Sargsyan) 領導。要求進行部分動員,其中包括 NKR 的士
官和士兵、18-40 歲可服兵役的 NKR 男子、50 歲以下的軍官和接受過軍事訓練的女性
。新徵召的士兵有 15,000 人。阿塞拜疆裝甲部隊發起攻擊,許多士兵都是來自佔賈的
第 104 近衛空降師的俄羅斯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終阻止他們的部隊也是俄羅斯
的第 104 近衛空降師。據一名亞美尼亞政府官員稱,他們幸運的能在幾天內說服俄羅
斯軍隊,進行轟炸並有效地阻止阿塞拜疆軍前進;讓亞美尼亞能收復損失並重組先前的
戰線。

謀求和平的嘗試
1992 年上半年,在霍賈利事件和阿塞拜疆總統阿亞茲·穆塔利博夫辭職後,伊朗總統阿
克巴爾·哈希米·拉夫桑賈尼發起了新的和平談判努力。伊朗外交官進行了穿梭外交,並
於 1992年 5 月 7 日將阿塞拜疆代理總統雅庫布·馬馬多夫(Yaqub Mammadov)和亞美尼
亞總統列文特-彼得羅相(Levon Ter-Petrosian)帶到德黑蘭進行雙邊會談。在各方就國際
法律規範、邊界穩定和處理難民危機達成一致共識後,馬馬多夫、特爾-彼得羅相和拉
夫桑賈尼簽署了德黑蘭公報。次日,亞美尼亞軍隊攻占舒沙鎮,和平努力被打亂,亞美
尼亞軍並在 5 月 18 日攻占拉欽後,和平努力徹底失敗。

1992 年中期,歐安會(後來成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在赫爾辛基成立了明斯克小組
,該小組由 11 個國家組成,由法國、俄羅斯和美國共同擔任主席,目的是調解與亞美
尼亞和阿塞拜疆的和平協議。在 1992 年的年度峰會上,該組織未能解決自蘇聯解體以
來出現的許多新問題,更不用說卡拉巴赫衝突了。南斯拉夫的戰爭、摩爾多瓦與德涅斯
特河沿岸共和國的戰爭,車臣的分離主義運動以及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阿布哈茲和奧塞
梯(Ossetia)的新爭端,這些都是涉及各民族相互鬥爭的首要議程問題。

歐安會提議使用北約和獨立國協維和人員來監督停火併保護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在 6
月的攻勢之後,幾次停火生效,亞美尼亞雖然支持歐洲維和部隊,但也從未實現。曾
有人提出向卡拉巴赫派遣 100 名國際觀察員的想法,但 7 月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領導
人之間的談判完全破裂。俄羅斯尤其反對讓北約多國的維和部隊進入高加索地區,認為
這是侵犯其“後院”的舉動。

馬爾達克特和馬圖尼攻勢
6 月下旬,阿塞拜疆計劃發起一場規模較小的新攻勢,這次是針對卡拉巴赫東部的馬
圖尼鎮。攻擊部隊由數十輛坦克和裝甲戰車以及幾個步兵連組成,他們集結在馬圖尼和
克拉斯尼巴扎爾附近的馬赫卡拉申和賈達爾戰線。亞美尼亞軍的團長蒙特梅爾科尼安雖
然沒有重型裝甲車,但成功地阻止阿塞拜疆軍隊的多次嘗試。

1992 年 8 月下旬,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政府發現自己已經處於無法管理的狀態,其成員
於 8 月 17 日辭職。權力隨後由一個名為國家國防委員會的委員會接管,由羅伯特·科恰
良擔任主席,該委員會表示它將暫時管理這個地方,直到衝突結束。與此同時,阿塞拜
疆還用固定翼飛機發動襲擊,經常轟炸平民目標。科恰良譴責阿塞拜疆蓄意殺害平民的
企圖,也譴責俄羅斯的被動和漠不關心的態度,甚至允許俄羅斯軍隊的武器庫存,出售
或轉移到阿塞拜疆。

冬天
隨著冬季的臨近,雙方基本上都沒有發動大規模攻勢,讓天然氣和電力等資源可供使用
。儘管向居住在卡拉巴赫的居民開放了一條經濟高速公路,但由於阿塞拜疆實施的經濟
封鎖,亞美尼亞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都遭受了巨大損失。雖然沒有被完全關閉,但
只有通過土耳其發送的援助物資零星的到達。

經歷了糧食短缺和電力短缺,在梅薩莫爾的核電站也關閉後,亞美尼亞的經濟前景顯得
黯淡: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和奧塞梯又爆發了新一輪分離主義的內戰,補給供應車隊遭
到襲擊,俄羅斯通往亞美尼亞的唯一輸油管道屢遭破壞。與 1991-1992 年一樣,1992-
1993 年的冬天特別寒冷,亞美尼亞和卡拉巴赫的許多家庭都沒有暖氣和熱水。

糧食變得難以採購。亞美尼亞僑民籌集資金並向亞美尼亞捐贈物資。 12 月,兩批
33,000 噸的穀物和 150 噸嬰兒配方奶粉,從美國通過佐治亞(Georgia,又譯為喬治亞)
巴統的黑海港口抵達。 1993 年 2 月,歐洲共同體向亞美尼亞發送了 450 萬歐元的物資
。亞美尼亞的南部鄰國伊朗也通過提供電力,在經濟上幫助了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領導
人埃爾奇貝對伊朗的強硬立場,以及他與伊朗阿塞拜疆少數民族統一的言論,疏遠了阿
塞拜疆和伊朗之間的關係。

由於國內和國際難民被迫住在阿塞拜疆政府和伊朗提供的臨時營地。國際紅十字會在12
月還向阿塞拜疆發送毯子,並對難民分配了足夠的食物。阿塞拜疆還努力恢復其主要出
口產品——石油工業。阿塞拜疆煉油廠一直未能滿載生產,且生產量遠低於預期。 1965
年,巴庫油田年產油2150萬噸;到 1988 年,這個數字下降到接近 330 萬。過時的蘇聯
煉油設備和西方石油公司不願在輸油管道經常被破壞的戰區投資,阻礙了阿塞拜疆充分
利用其石油財富。

1993年中
衝突
儘管冬季嚴寒,但雙方對新年的期望還是很高。阿塞拜疆總統埃爾奇貝與亞美尼亞的
彼得羅相都對達成協議表示樂觀。 1993 年 1 月,儘管俄羅斯總統葉利欽 (Boris
Yeltsin) 和美國總統布什(George H. W. Bush) 呼籲新的停火協議,但隨著該地區的敵
對行動再次醞釀,這種希望的曙光很快就開始消退。亞美尼亞軍隊開始了新一輪的攻
勢,攻占了卡拉巴赫北部的村莊,這些村莊自去年以來一直被阿塞拜疆人控制。亞美
尼亞在 1992 年遭受損失後,俄羅斯於次年開始向亞美尼亞運送大量軍備。俄羅斯在
1993 年向亞美尼亞提供了總價值為 10 億美元的武器。據俄羅斯將軍列夫·羅克林
(Lev Rokhlin)稱,俄羅斯向亞美尼亞人提供如此大量的武器,以換取“金錢、個人聯繫
和大量伏特加酒”。

對這些軍事失敗的沮喪對阿塞拜疆的內部團結造成了影響。阿塞拜疆的軍隊變得更加
絕望,國防部長加齊耶夫和侯賽諾夫的旅轉向俄羅斯尋求幫助,但此舉違背了埃爾奇
貝的政策(埃爾奇貝拒絕俄羅斯幫助,希望和土耳其建立密切關係),被認為是不服從
的。內政部伊斯甘達爾·哈米多夫和國防部長加齊耶夫之間的政治內訌,和關於軍事單
位部署的問題,導致後者於 2 月 20 日辭職。亞美尼亞也同樣受到政治動盪和對特-
彼得羅相總統日益不滿的影響。

卡爾巴賈爾Kalbajar
卡爾巴賈爾位於卡拉巴赫西北部,在官方邊界外面,與亞美尼亞土地接壤。人口約
60,000 人,幾十個村莊由阿塞拜疆人和庫爾德人組成。1993 年 3 月,據報導,馬
爾達克特的 薩桑(Sarsang)水庫附近的亞美尼亞控制區遭到阿塞拜疆人的攻擊。在成
功保衛馬圖尼地區後,梅爾科尼安(亞美尼亞指揮官)的士兵奉命佔領卡爾巴賈爾地
區,據說阿塞拜疆的入侵和砲擊來自那裡。

阿塞拜疆人只輕微的抵抗,讓梅爾科尼安的戰士在該地區站穩了腳跟,並在沿途俘
獲了幾輛廢棄的裝甲車和坦克。 4 月 2 日下午 2 點 45 分,亞美尼亞軍隊從兩個方
向向卡爾巴賈爾進發,襲擊了阿塞拜疆裝甲部隊和駐紮在佔賈-卡爾巴賈爾十字路口
的部隊。阿塞拜疆軍隊無法阻止亞美尼亞裝甲部隊的進攻並被徹底消滅。對卡爾巴
賈爾的第二次攻擊也迅速壓垮了防守者。到 4 月 3 日,亞美尼亞軍隊佔領了卡爾巴
賈爾。

4 月 30 日,聯合國安理會(UNSC)通過了由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共同發起的第 822
號決議,要求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立即停止所有敵對行動,並從卡爾巴賈爾撤出所
有佔領軍。人權觀察團體的結論是,在卡爾巴賈爾進攻期間,亞美尼亞軍隊多次違
反戰爭規則,包括平民人口的強行驅逐、濫殺濫傷和劫持人質的事件頻傳。

當胡賽諾夫(私人軍隊的胡賽諾夫軍事旅的領導人)發動“向巴庫行軍”時,阿塞拜疆也
感受到了政治影響。由於對埃爾奇貝的無能感到沮喪,而且抗議胡賽諾夫的上校軍
銜被降級,胡賽諾夫的旅於 6 月初從佔賈的基地向巴庫行軍,其目的是推翻總統。
埃爾奇貝於 6 月 18 日卸任,權力由當時的議會議員蓋達爾·阿利耶夫 (Heydar Aliyev)
暫時掌權。 7月1日,胡賽諾夫被任命為阿塞拜疆總理。作為代理總統,阿利耶夫解
散了人民陣線的 33 個志願營,他認為這些志願營會造成政治上不穩定。

阿格達姆、符茲利(Fuzuli)、賈布拉爾(Jabrail)和贊吉蘭(Zangilan)
梅爾科尼安於 6 月 12 日在梅爾祖利鎮(Merzuli)附近與阿塞拜疆輕型裝甲部隊和步
兵的小規模衝突中喪生,亞美尼亞在埃里溫舉行了國葬。亞美尼亞方面利用了阿塞
拜疆巴庫的政治危機,趁卡拉巴赫戰線幾乎沒有阿塞拜疆軍隊的防禦時,亞美尼亞
大舉進攻。後續的四個月中,阿塞拜疆政局持續動盪導,亞美尼亞也持續進攻,最
後導致阿塞拜疆在五個地區及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北部地區失去控制權。面對亞美尼
亞人的進攻,阿塞拜疆軍隊無法抵抗,甚至沒有進行戰鬥就放棄了大部分陣地。 6
月下旬,他們被趕出馬爾達克特(Mardakert),失去了在卡拉巴赫地區的最後立足點。
到 7 月,亞美尼亞軍隊準備攻擊和占領阿格達姆地區,這是另一處位於納戈爾諾-卡
拉巴赫地區的城鎮,聲稱他們正試圖擴大屏障,將卡拉巴赫地區的城鎮和村莊及其
陣地,隔離在阿塞拜疆砲火的範圍之外。

7 月 4 日,亞美尼亞軍隊開始對阿格達姆進行砲擊,摧毀了該鎮的許多地方。阿塞拜
疆士兵和平民開始撤離阿格達姆。面對軍事崩潰,阿利耶夫試圖與事實上的卡拉巴赫
政府和明斯克集團的官員進行調解。 8 月中旬,亞美尼亞人集結了一支部隊,攻占了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南部阿塞拜疆控制的符茲利和賈布拉爾地區。

鑑於亞美尼亞人進軍阿塞拜疆,土耳其總理坦蘇·奇勒警告亞美尼亞政府不要攻擊納
希切萬飛地,並要求亞美尼亞人撤出阿塞拜疆領土。 9月初,數千名土耳其軍隊被派
往土耳其和亞美尼亞之間的邊界。俄羅斯聯邦在亞美尼亞的軍隊反過來反制土耳其的
行動,從而阻止了土耳其可能參與衝突的機會。

到 9 月初,阿塞拜疆軍隊幾乎完全陷入混亂。他們從俄羅斯人那裡收購的許多重型武
器在戰鬥中已經停止使用或被遺棄。自 1992 年 6 月進攻以來,亞美尼亞軍隊從阿塞
拜疆繳獲了數十輛坦克、輕型裝甲車和大砲。例如,根據梅爾科尼安在 1993 年 3 月
的一次電視採訪中的說法,自 1992 年 6 月戈蘭博伊(Goranboy)攻勢以來,他在馬圖
尼的部隊就總共繳獲或摧毀了 55 輛 T-72、24 輛 BMP-2、15 輛裝甲運兵車和 25 門
重型火砲。 . “我們的大部分武器,”他說,“[是]從阿塞拜疆繳獲的。” 卡拉巴赫武裝
部隊當時的軍事領導人塞爾日·薩爾基相統計了在戰爭過程中繳獲的總共 156 輛坦克.
到 1993 年年中,亞美尼亞軍隊已經俘獲了如此多的裝備,以至於他們中的許多人都
稱讚埃爾奇貝,因為他實際上是在武裝雙方。

阿塞拜疆絕望的進一步跡象包括阿利耶夫只能從阿富汗招募了 1,000-1,500 名阿富汗
和阿拉伯籍的聖戰士。儘管阿塞拜疆政府否認了這一說法,但亞美尼亞軍隊拍攝的照
片顯示情況並非如阿塞拜疆所說。一家美國石油公司 MEGA OIL 還要求聘請幾名美國
軍事教練員,作為阿塞拜疆授權油田鑽井權的先決條件。

空中戰爭
卡拉巴赫的空戰主要涉及戰鬥機和攻擊直升機。戰爭中的主要運輸直升機是 Mi-8 及
其表親 Mi-17,雙方都廣泛使用。雙方使用最廣泛的武裝直升機是蘇聯製造的 Mi-24
。當時亞美尼亞的空軍現役只有兩架 Su-25 地面支援轟炸機,其中一架因友軍誤擊
而損失。還有幾架 Su-22 和 Su-17;這些老化的武器在戰爭期間退居次要位置。

阿塞拜疆的空軍由 45 架戰鬥機組成,這些飛機通常由來自前蘇聯軍隊的經驗豐富的
俄羅斯和烏克蘭僱傭駕駛員駕駛。他們使用 MiG-25 和 蘇愷Su-24 等先進噴氣式飛機
以及 MiG-21 等老一代蘇聯戰鬥轟炸機在卡拉巴赫上空執行任務。據報導,他們的月
薪超過 5,000 盧布,從阿塞拜疆的空軍基地起飛進行轟炸,經常以斯捷潘納克特為目
標​​。這些飛行員,就像衝突開始時來自蘇聯內陸部隊的人一樣,也很窮,他們把工作
當作養家糊口的手段。根據一名飛行指揮官的說法,在俄羅斯人的協助下,亞美尼亞
軍隊在斯捷潘納克特上空被擊落了幾架飛機。如果他們被擊落,其中這些雇傭飛行員
將冒著被亞美尼亞軍處決的風險。在卡拉巴赫設置防空系統後,嚴重阻礙了阿塞拜疆
發動更多空襲的能力​​。

阿塞拜疆戰鬥機也襲擊民用飛機。一架載有 34 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飛機,從斯捷潘
納克特機場飛往埃里溫的亞美尼亞民航 Yak-40 飛機,遭到阿塞拜疆 Su-25 的襲擊。
儘管遭遇發動機故障和飛機後部起火,它最終還是安全降落在亞美尼亞領土上。

1993~1994的攻擊
1993年10月,阿利耶夫正式當選阿塞拜疆總統,承諾除了收復失地外,還會為阿塞拜
疆帶來安定的社會秩序。 10 月,阿塞拜疆加入獨立國協。冬季的情況與前一年相似,
雙方都提前幾個月囤積木材和收穫糧食。聯合國安理會隨後於 10 月和 11 月通過了兩
項關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的決議,分別為 874 和 884決議案。再次強調與前兩案
相同的觀點,他們承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是阿塞拜疆的一個地區。

1994 年 1 月上旬,阿塞拜疆軍隊和阿富汗游擊隊奪回了部分符茲利區,包括位於伊朗
邊境的霍拉迪茲鐵路樞紐,但未能奪回符茲利鎮本身。 1 月 10 日,阿塞拜疆向馬爾達
克特地區發起進攻,試圖奪回卡拉巴赫飛地的北部。這次攻勢奪回了卡拉巴赫北部和南
部的幾個部分,但前進很快就喪失動能。作為回應,亞美尼亞開始派遣義務士兵和正規
陸軍和內政部的部隊,阻止阿塞拜疆在卡拉巴赫的進攻。為了加強軍隊的陣容,亞美尼
亞政府頒布了一項法令,對 45 歲以下的男性實行為期三個月的徵召,並採取新聞勸誘
來招募新兵。當亞美尼亞採取這些措施後,有幾名現役的亞美尼亞士兵被阿塞拜疆軍隊
俘虜。

阿塞拜疆的進攻變得很絕望,因為年僅 16 歲的男孩幾乎沒有受過訓練,被招募到軍隊
後,被派去參加沒什麼效用的人員波(人海戰術)攻擊(這種戰術通常與伊朗在伊朗 - 伊
拉克戰爭期間使用人海戰術相似)。冬季發生的兩次進攻使阿塞拜疆損失了多達 5,000
人的生命(數百名亞美尼亞人喪生)。阿塞拜疆的主要攻勢希望奪回卡爾賈巴爾區,從
而可以威脅到拉欽走廊。攻擊最初幾乎沒有遇到阻力,並成功奪取了重要的奧馬爾山口
。隨著亞美尼軍隊的反擊,戰爭中最血腥的衝突接踵而至,阿塞拜疆軍隊被徹底擊敗。
在一次沖突中,阿塞拜疆在卡爾賈巴爾攻勢失敗後,損失了大約 1,500 名士兵。

雖然阿塞拜疆的政治領導層多次換手,但在卡拉巴赫的大多數亞美尼亞士兵聲稱,阿
塞拜疆青年和阿塞拜疆士兵本身就士氣低落,缺乏戰鬥的目標和責任。俄羅斯教授喬
治·米爾斯基 (Georgiy I. Mirsky) 在其 1997 年出版的《論帝國的廢墟》一書中證實了
這一觀點,他指出“卡拉巴赫對阿塞拜疆人的重要性不亞於對亞美尼亞人的重要性。可
能就是為什麼來自亞美尼亞本土的年輕志願者,一直比阿塞拜疆人更渴望為卡拉巴赫
而戰和死。“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在訪問該地區的一份報告中,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
,他指出“在斯捷潘納克特,不可能找到一個身體健全的男人——無論是來自亞美尼亞
的志願者還是當地居民——沒有穿著制服。[而在]阿塞拜疆,徵兵年齡的男人在咖啡
館裡閒逛。“ 安德烈·薩哈羅夫 (Andrei Sakharov) 在衝突開始時對此發表了著名的評論
:“對於阿塞拜疆來說,卡拉巴赫問題是一個野心問題,對於卡拉巴赫的亞美尼亞人來
說,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1994年停火
經過六年的激烈戰鬥,雙方已準備好停火。阿塞拜疆的人力已經耗盡,並且意識到亞
美尼亞軍隊可以暢通無阻地向巴庫進軍,因此指望歐安組織或俄羅斯提出新的停火建
議。衝突的最後一場戰鬥發生在邵武勉區(Shahumyan)附近,在古魯斯坦村有一系列
短暫交戰。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外交官於 1994 年初會面,敲定停火的細節。 5 月
5 日,在俄羅斯充當調解人的情況下,各方同意停止敵對行動,並誓言遵守將於 5 月
12 日凌晨 12:01 生效的停火。該協議由三個主要交戰方(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阿
爾薩赫共和國)各自的國防部長簽署。在阿塞拜疆,許多人對敵對行動的結束表示歡
迎。邵武勉區的一些地區繼續發生零星戰鬥,不過各方都誓言遵守停火條款。

Reply

Use magic

You have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Login | 申請加入會員

Points Rules

Archiver|Mobile|Strategy WarMap  

2024-4-26 23:44 GMT+8 , Processed in 0.0394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Quick Reply To Top Return to the list